斯俄乡青稞产业基地实现机械化耕作。
河坝村大棚蔬菜基地。
拖坝富民农产品销售合作社收购马铃薯。
■ 余应琼文/图
甘孜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7.07万人,贫困村129个,农村贫困人口3020户13620人,贫困发生率为21%。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该县找准“贫根”,开好“方子”,因户施策,增强扶贫的精准性。
1对象识别精准到户
该县采取“四看四算四议”工作法,进村入户详细看贫困户住房、生产、生活和子女入学等基本情况,与贫困户一起算生产账、生活账、务工账和惠民资金账,认真评议贫困户分户是否准确、家庭情况是否真实、识别是否公正、评分是否合理,全面摸清了贫困底数。并采取拉网式复核和“八个比对”的方式,共清退不符合条件的3746人,新进贫困人口3986人,保证了贫困识别精准度,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州有卷、省有库“六个有”,有效解决 “扶持谁”这个首要问题,为“怎么扶”、“真扶贫”奠定了基础。
2因户施策精准到人
至于“怎么扶”,县委主要领导介绍说:“由于发展不平衡,致贫原因也有差别,因此,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贴近当地情况和群众实际找准扶贫路子,是我们抓好精准脱贫的关键。”
该县编制出台了全县“十三五”脱贫规划、“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和10个专项方案,形成“1+5+1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今年精准安排落实33个贫困村、2282名人口住房解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十大类脱贫项目334个,精准发力、定向使劲。
甘孜县是农业大县,为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规模效益,该县以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对有资源条件的农户,实施发展生产脱贫,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围绕建设“康北粮仓”、“康北旅游集散地”,对有劳动能力的6527名贫困人口,立足青稞、油菜、俄色茶、红色旅游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培植特色农牧业、乡村旅游业,因户施策开展产业扶贫,倾斜支持贫困家庭,带动贫困群众脱困增收,今年计划产业脱贫2779人。
对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584户2483人,该县则进行易地搬迁扶贫,将搬迁安置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配套抓好生产生活、公共服务建设和后续发展,今年实现搬迁安置脱贫553人;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农户,实行医疗救助,将1871名重病患者纳入救助扶持范围,覆盖全县40%农村贫困家庭,逐步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2020年实现贫困户重特大疾病住院零支付,建立大病救助制度,加大因病返贫人员临时救助力度,开展包虫病、大骨节病等重大地方病综合防治,定期组织成都医疗专家到县开展高发病种专项诊治,减少群众外出看病支出;对12031名丧失劳动能力、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进行政策兜底,应保尽保。科学分类施保,推行低保金差额发放,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贫困人口等给予重点救助,加快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建设,对农村“三无”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实施教育和就业发展脱贫一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年内通过省级达标评审,落实15年免费教育,创办州职业技术学校康北分校,开展“9+3”免费教育计划,资助贫困大中专学生完成学业。加大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今年资助贫困大中专学生247名,培训转移就业15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482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3合力攻坚拔穷根
为全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该县自上而下,成立“双组长”制的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乡、村层层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各部门依据10个专项扶贫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规定时限、挂图作战,将行业扶贫资金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支持。实行1名领导干部指导1个贫困村、联系2-3户贫困户,每个县级部门联系1个贫困村,2920名干部联系3020户贫困户并实现双覆盖。州县选派 129名驻村帮扶干部,85个帮扶单位,实现对129个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全覆盖。完成驻村帮扶干部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培训2000余人次,帮扶干部的扶贫作用越来越大。
新闻推荐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对口帮扶甘孜县拖坝村建成面积573.7亩的康北地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和标准化蔬菜种植等基地。当前,正值蔬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田间管理的重要时节,16至19日,...
甘孜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