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天,孩子的脸。10月11日中午,之前还阳光高照的德格县扎多村,突然下起了小雨。村委会里,省水利厅东风渠管理处驻扎多村的“第一书记”王俭正在召开村民大会。
往年这时候遇到下雨天,各家各户早就拿出水桶和盆去接雨水。水,在这里异常珍贵。海拔超过3000米的扎多村,距离最近的稳定水源点——一条小溪边上的泉眼,足有6公里。如果不下雨,村民们必须每天背水。省水利厅对口帮扶三年后,扎多村乃至整个德格县,是否告别了“背水吃”?
啃骨头:“高原水塔”核心区引来自来水
村民大会的主题,正好与水有关。在会上,王俭逐一核对各户自来水使用情况,确认全村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
“终于不用受罪了。”村民向麦家有五口人,每天至少需要用水200升。放在以往,他每天要去背水两次,每次往返都在一个小时以上。
王俭说,此前的入户调查显示,全村有46户需要“背水吃”,德格县2014年建档立卡的2.3万贫困人口几乎全部存在“吃水难”。
2015年,省水利厅对口帮扶德格县,解决农村安全饮水成为首要任务。
让贫困户吃上放心水,必须要有稳定且水质达标的水源。作为“高原水塔”的核心区,扎多村乃至德格县的水质不成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寻找水源。技术人员进驻扎多村勘测后发现,原有的泉眼太远,海拔太低,并不适合作为取水点。“如果取水点跟用户距离太远、海拔相差太大,输配水成本就会很高,老百姓也用不起。”王俭说,最终确定打井找水。
与居民点相距一公里的一个背斜处,成了打井点。一切准备妥当后,9月初,扎多村供水工程正式动工。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当地已经铺设管道2.3公里,40余户212人全部用上自来水。
建好了基础设置,村里还明确了管水员,主要职责是对水源进行全程监管,并负责定期清洗水池、维修管道。
促增收:培育多个产业,三年多减贫过半
不仅仅是扎多村,整个德格县不再背水的行政村达到171个。统计显示,至今年6月底,德格县集中供水工程的人口覆盖率已接近100%。
巨变的背后,是高强度的投资和强大的基础支撑。自2015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德格县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人均补助达到145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德格县先后有42名技术人员接受专业培训,供水技术队伍扩大了2倍。
农村自来水的使用,也为当地贫困户增收带来了可能。如今,德格已落实村级公益管护岗位2000个,人均年收入4000元。
“水利基础设施改善,也是德格扶贫产业发展的基础。”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2016年以来,德格县完成水利投资3.7亿元,是此前5年的两倍,耕地有效灌溉率从2015年底的19.2%提高到46.78%。在此基础上,当地培育出了高原蔬菜、高原水果等多个产业,带动全县4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6.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1.54%。
新闻推荐
◎罗向明“这个新村建得太漂亮了!”7月23日,德格县群众龚自华的照片集里又多了一组照片。他所拍摄的龚垭乡雨拖村易地搬迁...
德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