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道孚县往炉霍县走,还是从炉霍往甘孜走,一幅和谐美丽的风景画都不时呈现在人们眼前。只见一幢幢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房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们走到这里,都不禁驻足留影,不舍离去……
■ 本报记者 宋志勇
近年来,炉霍县根据省委和州委的工作部署,结合炉霍实际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安排,准确定位、加快城乡统筹,奋力推进高原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着力打造“康北要冲、崩科之都”。
按照城乡改革“五个统筹”和“五项改革”要求,根据全县“一重心、两轴线、三组团”的城镇体系,大力发展中心城市,积极培育片区中心镇,带动一般集镇发展,逐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大幅提高城镇服务能力和承载水平。加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完善功能配套,到2015年,实现城镇化率达32.08%,城市建成区达2.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3000人。
加大投入,全力推进旧城改造。该县投入近亿元完成沿河东西街、商业街、团结路、建设路、环城路以及城市桥梁建设等项目,实施路面黑色化,贯通 “断头路”,建立方便完善的县城交通网络体系。投入近亿元,先后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城区供水改扩建工程、厂龙沟自来水厂及城市管道供气工程,进一步完善供排水、红绿灯、垃圾、污水、环卫、供气、绿化等配套设施,完成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线网清理和规范。通过招商引资,实施沿河西街片区旧城改造,将其打造成为集旅游、休闲、商业、住宅为一体的商业住宅小区;并逐步启动沿河东街(粮食局)、原畜牧局、建筑社以及望果新区(灵龙路西侧)等存量土地改造工作。
完善设施,全力推进村镇建设。该县加大区域中心镇建设力度,投入近三千万元,大力实施朱倭乡小集镇建设,实施了集镇道路、人行道、入户路、水、电、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增强区域中心镇承载力和辐射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新村建设力度,重点提升完善乡村水、电、路、广播、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一批体现田园风光、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的民俗旅游新村。完成了虾拉沱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以及朱德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宴尔龙村旅游新村建设并积极推进六个村的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同时完成了该县171个行政村垃圾处理池、16个乡镇、22座寺庙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率先在全州实现寺庙垃圾收集点全覆盖。
风貌整治,着力打造“崩科之都”。实施县城风貌改造。通过挖掘、提炼崩科民居建筑符号,结合现代建筑的结构和功能,全面进行建筑立面风貌整治,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充分利用成都市锦江区对口支援的有利契机,积极借智、借脑,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实施,对秋日河沿街及锦江路进行综合整治和景观打造,着力将其建设成为集旅游参观、餐饮美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亲水休闲商业步行街和雪域高原上的“崩科第一街”。编制城乡绿化“八进”实施方案,在全县机关、乡镇、社区、学校、医院、寺庙、村寨、农户家中广栽树木、大力种植花草,采取规划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庭院植绿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城乡绿化,切实提高城乡绿化覆盖率,美化了城乡生活环境;实施雅德-仁达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在303省道沿线大力栽种本地树种,设置观景台,使其成为康北旅游一道亮丽风景和炉霍旅游发展的窗口。
“现在,我们房屋越来越漂亮了,而且住的崩科也大了,比城里住起还安逸哦!”住在国道317沿线的村民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民族元素的房屋建好后,有的村民还搞起了民居接待,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突破万元。如今,家家户户钱包都鼓了起来,大部分村民家不仅有摩托车,还有小车,存款也越来越多,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了。
据了解,该县通过资金打捆、提标扩面,在317国道和303省道沿线大力实施农区九乡一镇农村危房及风貌改造,引导村民进行“屋顶革命”,提升民居整体形象,凸显崩科文化,与县城遥相呼应,彰显“崩科之都”的独特魅力。
新闻推荐
变“输血”为“造血” ——解开道孚县格西乡若珠村产业扶贫的秘诀
■本报记者邓安华袁飞见习记者刘小兵道孚,资源丰富,民居文化与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域内风景秀丽。但由于该县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处高寒地带。长期以来,该县农业主要以种植青稞和土豆为主,产业...
道孚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道孚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