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1日,成都市猛追湾派出所“一站式服务”办证点里,不少市民正在办理户口、身份证、护照等业务
办证群众通过自助填表机填写资料
成都市猛追湾派出所“一站式服务”办证点里,群众可以自助拍摄身份证、驾照等证件的照片
2015年2月4日,省公安厅制证中心里,工作人员盯着电脑核查身份信息是否正确
2016年1月6日,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接警员们正在接听报警电话本报记者夏修露/文 张磊/图
改革开放,改变了时代,更改变了每一个公民的生活。40年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而这些变化聚集起来,就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公安机关的工作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40年改革开放进程,四川公安工作也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40年来,为适应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新要求,全省公安机关以改革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打击犯罪110系统从无到有
“你好,110,有什么警情?”1997年12月25日,泸州市110开通运行,24小时全天候接警,成为四川省各市州中第一个正式上线运行的110报警系统。
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全国性的人、财、物大流动,也使社会治安形势发生变化。以前群众只能跑到派出所报案,等公安机关赶到现场时往往错过了最佳破案时机。打击犯罪是在跟时间赛跑,110报警服务台应运而生。为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提高公安机关接处警的快速反应能力,110报警电话逐步扩大职能、拓宽服务范围,努力做到接警快、赶赴现场快、现场处置快。
据当时负责110运行工作、担任泸州市公安局指挥调度处副处长的曾斌介绍,当时泸州110指挥中心设立在灯杆山的老公安局,一间六七十平米的房间被分成两格,一部分用于接警工作间,一部分用于后台的信息处理。现今指挥中心常见的电子大屏幕在当时只是一副挂在墙壁上的粗糙地图。设备则只有几张办公桌、几台打印机、3部电话、几台老式电脑,条件比较简陋,和现在的数字化、信息化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立足新的时代条件,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如今,四川省各地公安机关的110报警服务台已建成拥有处理数万警情、网络传输、指挥调度等高科技手段的综合性平台。2017年,全省110报警服务台共受理群众报警1400余万起,日均3.9万余起,其中,受理群众求助事项148.14万起,日均4000余起。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以来,110接处警工作已经成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和推手,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一把利刃,全省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群众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
110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只是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在4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四川省公安机关不断创新机制和手段,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过去一年,全省110指挥中心系统抢抓公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借船出海,乘势而上,大力推进现代化体系建设。目前,全省41个环川公安检查站(一级5个、二级5个、三级31个)和24个环蓉治安卡点(一级8个、二级9个、三级7个)建成启用,在应对跨区域、流窜性违法犯罪和反恐防暴中,充分发挥了“闭门上锁”“瓮中捉鳖”的作用。
同时,全省205个指挥中心(省级1个,市州级21个,区县级183个)110报警服务台按照“看得见、呼得通、调得动”的总体要求,全部完成系统功能升级,扁平化指挥调度系统、视频指挥系统、数字语音通讯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纵向贯通,延伸至一线作战单元。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案事件,各地消防登高云梯车、装甲车、运兵车、4G图传车、警用无人机、移动警务通等实用管用的处警装备应配尽配,接处警效率大大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省公安机关实现了从“汗水警务”到“智慧警务”的质变,各警种密切协同作战,精确综合会商研判,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侦查破案效能呈几何级数增长,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正成为公安机关打防管控的“撒手锏”。
2服务群众 便民举措持续出台
今年9月1日起,四川省推出4项出入境便民举措,内地居民可在全国范围内任一县级(含)以上公安出入境管理机构异地申请换(补)发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
40年前,四川省一年只有几百人办理护照,到2015年,这一数字已增长为150余万。护照签发数量剧增的背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四川公安改革开放40年来的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不断出台便民举措所带来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初,办护照的手续比较多,时间也很长。市民不仅要自己去找照相馆照相,还需要单位(学校)意见,提供与申请事由相应的境外证明,如留学需提供经济担保、入学通知书等证明。”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申办人需要先将准备的资料交给市县公安局,提出申请,市县公安局受理后,层层上报,由省公安厅审批。省公安厅审批后,再手工制证,然后将制好的护照寄回,这一系列流程需要30天以上的时间。
1985年,《公民出入境管理法》出台,规定护照办理时间为30天以内,并进一步规范了各地对于护照审批的流程。进入新千年,出入境政策进一步放宽,申领人数也逐渐增加。2003年,按需申领政策出台,办证手续也开始简化,团队出国游成为当时办护照的主流人群。2006年,《护照法》出台让办证手续进一步简化,办理护照的人数也进一步增加。相关数据显示,四川省2015年的护照办证量已达到150万。“办护照最大的变化还是在今年,从5月1日开始,市民只要带齐资料,跑一趟就行了,10个工作日后就能拿到自己的护照。”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中国公民出(国)境管理支队教导员梅晓军介绍,全省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全面落实“只跑一次”制度,经过大力推进设点分流,全省共建成414个出入境受理窗口,58个窗口提供周六延时服务,配备各类自助设备801台。“只跑一次”制度执行一个月,全省签发各类出入境证件签注共计48万余件次,为群众节约办证成本900余万元。
便民举措不仅体现在出入境证件的办理上,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身份证件申办和换、补领,这些年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变革。“虽然目前的异地办证业务已经成型,但回想这些年从无到有的过程,还是非常艰难的。”省公安厅制证中心负责人严洪兵还记得,四川省是在2007年左右开始开展省内身份证异地办理的业务,当时是集中换证的高峰期,主要是服务四川在外务工人员的几百万人。但到了2013年,指纹信息的录入被加入到办证流程当中,这个办法就不行了。
2015年初,省公安厅推出甘孜、凉山、阿坝、宜宾、达州、广元、泸州、巴中、攀枝花、广安等10个距成都车程超过2小时市州居民在蓉异地办证服务。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省公安厅制证中心趁着全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完成,在2016年11月1日,推出了省内身份证异地办理工作,从此时起,全省居民在省内都可以办理身份证换领、丢失补领等业务。
同时,省公安厅制证中心还开始试点开展身份证跨省异地办证。2015年12月7日,四川作为全国首批10个试点省市之一,与重庆市结对开展居民身份证跨省异地受理试点工作。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到2017年1月1日,四川省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范围扩至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
除了在身份证异地办理方面的改革,2017年,四川公安在落户政策上也作出了创新,推出了“一站式”服务,此前老百姓要带着材料多次往返落户地与原籍,如今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当场办结,拿到户口簿。
3从严治警 提升核心战斗力
张平在巴中市巴州区经营一家宾馆有10年了。前些年,对前台工作人员经常不按规定登记住客身份证被罚款这件事,他一直很头痛,而对有时被罚200元有时被罚500元更是感觉“看不懂”。不过,如今面对电脑系统开出的罚单,他服气了:因为处罚是公正的。
这个让张平感到服气和公正的“系统”就是“公安行政处罚自动裁量系统”。2016年底,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在全国率先上线“公安行政处罚自动裁量系统”,它把《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151个处罚事项,以及法律规定的从重从轻减轻等情节全部纳入,经过不同的排列与组合,最后生成出3276项结果,也就是3276个具体裁量结果。处理案件时,民警只需根据相关案情点击、选择即可得出处罚结果,操作简单易行。同时,上级部门也通过登录系统完成对案件的审核。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成功解决了自由裁量空间过大、选择性处罚缺乏标准、关系案难以有效监督、民警执法随意性产生微腐败有效预防四大问题。
把行政处罚这项重点而又敏感的执法权力交给电脑终端,最大限度地压缩了民警自由裁量的权力空间。规范执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从2015年3月起,省公安厅法制总队牵头组织进行清理优化,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行政权力清单,其中,省级公安机关共有行政权力事项151项(含行政处罚73项、行政许可10项、行政强制11项、行政检查44项、行政奖励12项、其他行政权力1项),市级公安机关1136项,县级公安机关1130项。
公布权力清单,民警执法将更加透明化,省公安厅警综平台与省政府“行权平台”对接后,公安民警在行政执法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受到省监察厅工作人员的监督,执法一旦有不规范甚至越权行为,平台将自动报警。在民警立案过程中,平台将自动提示“该类案件应依据什么法律,处罚过程中重点应该注意什么。”为防止违规用权,平台设置了7类风险点,将自动检测“民警的执法主体资格、办结时限、证据、签名”等,一旦程序违规,就会自动报警。
2017年,四川省公安机关结合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大执法标准制定力度,为执法活动立规矩。全省公安机关先后制定执法制度规范1400余件,基本建成符合法律规定、符合四川实际的执法标准体系,全省公安机关案件办理规范社会评价指数同比上升6.24%。
民警发生酒驾行为的,凡是共同参与聚会的民警,记10分;直接分管领导未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的,记4分!这是2018年出台的《四川省公安机关民警日常违规行为记分办法(试行)》里的规定。
加强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对提升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至关重要。以在公安工作中占据突出位置的接处警为例,《办法》单列了“接警处警”章节,列出9条考核内容,第一条就是:对110接处警信息未录入的,录入不及时、不完整的,弄虚作假的,将进行记分。此外,现场证据材料未妥善保管和归档,在接处警回访中被群众投诉且查证属实,对群众的报警求助未落实首问责任制等,都在考核之列。“接处警既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密切警民关系、展示公安形象的重要平台。”省公安厅政治部队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对提升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至关重要。
4爱警暖警 解民警后顾之忧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警中有禁令,多年未沾唇。赤心战魍魉,年损四百人。巍巍烈士陵,一日一新坟。壮哉英雄气,正义永长存。可知儿尚小,闺中未亡人。流血又流泪,何时不再闻?责任励斗志,忠诚铸警魂!”这是网友改编创作的一首诗,意在向和平年代的人民警察致敬,创作时间是2016年。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
据省公安厅统计,建国以来,四川省共有940余名民警英勇牺牲,700余名民警因公致残,8200余名民警负伤。结合近5年来四川省牺牲民警的情况来看,突发疾病猝死占到半数以上。从警种来看,派出所、交巡警、治安民警、刑侦民警、消防官兵位居前五。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分析,随着警务压力的日益增大,一线骨干民警的工作量猛增,比如一个派出所民警值夜班,长期忙得根本无法闭眼,一个刑警办一个案子,往往是白天黑夜连轴转,在长期或者特定时间段高强度的工作后,民警发生猝死的几率大增。
在民警面临伤亡的同时,也给民警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和沉重的负担。2015年6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四川省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成立,接受的社会捐赠主要用于对革命烈士家属和因公牺牲公安民警家属、因公致残公安民警、特困公安民警家庭等给予的抚恤和扶助活动。作为国家各项优待抚恤政策的补充,基金会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拓宽和完善伤亡民警抚恤救助渠道,解决好伤亡民警及家庭生活实际困难。10月1日,一个特殊的托管班——甘孜公安机关战时民警子女托管班在丹巴县幼儿园正式开班了。丹巴县公安局局长李海勇说,这次民警子女“战时儿童托管班”是从优待警工作的延伸,目前,托管班已接收25名民警辅警子女。
事实上,这只是响应“四川省公安机关爱警暖警十条措施”的一个行动。今年,省公安厅正式出台《四川省公安机关爱警暖警十条措施》(下称《措施》), 对民警有呼声、有期盼的10个问题逐一落实解决路径,包括假期民警子女看护、落实民警年休假制度、拓展民警救助机制、加强执法权益保障等。《措施》还提出,做好依法打击袭警等违法犯罪、民警依法履职免责、不实举报澄清等工作;建立爱警暖警信息平台,定期收集发布惠警暖警信息,并提供政策和办理流程咨询。
●1997年12月25日,四川省第一个正式上线运行的110报警系统——泸州市110 开通运行;2017年,全省110报警服务台共受理群众报警1400余万起,日均3.9万余起。
●1985年,《公民出入境管理法》出台,规定护照办理时间为30天以内;2018年5月1日开始,市民10个工作日后就能拿到护照。
●2007年,省内身份证异地办理业务开展;2017年1月1日,四川省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范围扩至全国。
新闻推荐
28日,邹市明在社交网络宣布,自己已经被收录进《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邹市明表示:“很荣幸,自己能被收录进《吉尼斯世界...
丹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