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新闻 稻城新闻 乡城新闻 巴塘新闻 理塘新闻 色达新闻 石渠新闻 白玉新闻 德格新闻 新龙新闻 甘孜县新闻 炉霍新闻 道孚新闻 雅江新闻 九龙新闻 丹巴新闻 泸定新闻 康定新闻 得荣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甘孜州 > 丹巴新闻 > 正文

产业到村头 致富有盼头 丹巴县腊月山三村因地制定发展中药材产业

来源:甘孜日报 2018-07-05 01:37   https://www.yybnet.net/

牟正华在地里查看羌活长势。

◎县委中心报道组 杨全富 阿根初 文/图

自2016年以来,借助丹巴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各乡镇、各村寨发展种植业的东风,丹巴县腊月山村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以“产业富农”为导向,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投资分险小、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中药材大黄和羌活,以套种模式进行种植,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2日,笔者跟随半扇门乡政府工作人员一行,驱车前往腊月山三村药材基地。站在村寨中央,放眼望去,只见巍峨的八古山下,绿树环绕,一层层梯田依山而建。大黄肥硕碧绿的叶片向外伸展,密密麻麻,铺满了整个田地,犹如一张厚厚的绿毯。不少村民们在田地里锄草、割花杆,一派繁忙的劳动场景。

村民牟正华是村寨里公认的种植药材能手,去年他家的三亩地栽种了大黄、羌活两种名贵的中药材,今年年初,他又将余下的三亩土地也全部种上了大黄和羌活。几日前,县农牧科技局的专家们来到这里,实地为他们传授大黄、羌活的种植技术。他们告诉村民们除留种的外,大黄和羌活的花苔要用镰刀割去,并培土到割苔处,用脚塌实,防止雨水浸入空心花序茎中,引起根茎腐烂。这几日天气晴好,村民们快速行动起来,摘除花苔。“现在花苔已基本摘除完,不过隔一段时间还要来看一看,免得花苔又冒出来”,牟正华笑着告诉笔者。

腊月山三村平均海拔在2800到3000米左右,当地村民一直以来都种植一些玉米、麦子等传统农作物,一年辛苦下来,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为此,村民们也尝试通过种植花椒来增加收入,但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每一年到了花椒扬花的季节时,几场雪下来,所有的花都被冻死了,真是年年盼丰收,年年伤人心。为此,村里有不少年轻人远走他乡打工挣钱,村寨里只剩下老人和孩童。

为改变该村贫困的状态,村支两委积极行动起来,借助丹巴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各乡镇、各村寨发展种植业的东风,通过多方考察,反复论证对比,最后选择发展市场前景好、投资分险小、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中药材大黄和羌活,以套种模式进行种植。 据悉,整个村寨种植有大黄200多亩,羌活100多亩。

“从目前来看,村寨的药材长势喜人,现在既有上级部门的关心,又有县农牧科技局专家的指导,我相信,三年后,我们种植的中药材一定会获得丰收的,村民们也将因此走上致富之路的”。村主任安开贵掰着指头为笔者算了一笔账:大黄和羌活一般为3至4年的生长期,据估算,在正常品种、产量和市场价格前提下,年均亩产值为3500-6000元,年均亩纯收入为2500元-5000元,照此计算,腊月山三村56户人家,届时将户均增加两万至三万元。“种植中药材让村民们对生活有了盼头,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基地建设,以基地为龙头,结合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基地+支部+农户’模式,进一步壮大以大黄和羌活为主的特色中药材种植规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安开贵说。

新闻推荐

丹巴:为“老赖”定制专属彩铃

本报讯(丹巴法)“您拨打的机主已被丹巴县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请谨慎交往,并提醒机主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

丹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减税春风暖高原2018-06-26 01:11
猜你喜欢:
评论:(产业到村头 致富有盼头 丹巴县腊月山三村因地制定发展中药材产业)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