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新闻 稻城新闻 乡城新闻 巴塘新闻 理塘新闻 色达新闻 石渠新闻 白玉新闻 德格新闻 新龙新闻 甘孜县新闻 炉霍新闻 道孚新闻 雅江新闻 九龙新闻 丹巴新闻 泸定新闻 康定新闻 得荣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甘孜州 > 丹巴新闻 > 正文

刻之魂:格萨尔彩绘石刻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7-05-09 08:47   https://www.yybnet.net/

□ 夏加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格萨尔文化汇聚了这里藏族同胞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同时,也是唐卡、藏戏、弹唱及石刻等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源泉。在甘孜浑厚的大地上,在风卷经幡的震撼中,格萨尔彩绘石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为格萨尔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这些石刻作品丰富多彩,既能单独成画,组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格萨尔彩绘石刻不同于一般石刻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们就像甘孜大地春生秋黄的牧草一般,自然呈现,虽经风雨侵蚀但刻魂仍在。

来自《格萨尔》的民间艺术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格萨尔文化汇聚了这里藏族同胞的宗教信仰、民间智慧,同时,也是唐卡、藏戏、弹唱及石刻等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格萨尔文化在甘孜分布广泛,在德格、色达、石渠、白玉、丹巴等县遗迹众多,形态各异。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格萨尔彩绘石刻,散落在甘孜大地各处,它们将历史上的英雄故事刻在石头上,着色添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被称为草原之子的石刻艺人们,一刀一凿,用石刻讲述着甘孜大地的历史文化,再现了格萨尔王铲奸除恶、坚持正义并为民造福的历史故事,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今天的人们在此留连。

过去,格萨尔彩绘石刻沉寂在民间而未被充分认识。直到2002年丹巴的莫斯卡《格萨尔》彩绘石刻被发现并公诸于世后,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后来陆续发现的色达、石渠、丹巴等县的多处格萨尔彩绘石刻,其年限至少可上溯到公元十七世纪。发展历程上它们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时段为100年以上,为早期石刻,主要分布在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第二个时段在50-100年以内,以色达和丹巴所存石刻最具代表性;第三个时段为改革开放至今近40年时间,是民间石刻工艺的复苏时期,其作品在色达的泥朵、年龙、色柯以及丹巴的莫斯卡等地均有分布。具体分布区为:色达县的泥朵乡普吾格萨尔彩绘石刻群、色柯镇洞嘎彩绘石刻群、年龙乡年龙寺彩绘石刻群、翁达镇雅格彩绘石刻群;石渠县的巴格嘛呢石经墙格萨尔彩绘石刻、松格嘛呢石经城格萨尔彩绘石刻群;丹巴县的莫斯卡格萨尔彩绘石刻群。这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色达县泥杂乡普吾格萨尔彩绘石刻群。

一代又一代石刻艺人们,不断将石刻艺术推上新的高度。他们用刻刀在板石上刻下了人们的信仰,锲而不舍,将格萨尔彩绘石刻延续至今。目之所及,指随线条,人们可以从这些石刻作品中寻找到古老的传说,被湮没的神奇故事,几近消失的民俗风情甚至旅行者的足迹等,一幅幅灵动鲜活的画面入眼入心,令人震撼。

石头艺术的刻之魂

格萨尔彩绘石刻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整体石刻艺术手法,气势雄壮、刀法精细。选材上则以天然页岩石为原材料,保持了石材自然原始的形状,先以线描构图,再用立刻、刮刻等手法,融精湛的刻石技艺和传统绘画为一体。格萨尔彩绘石刻多以红、黄、蓝、白、黑、绿等六色着彩,这些色彩都具有特定的意指,与《格萨尔史诗》中的各位将士相对应。彩绘石刻一般先刻绘,再在刻石上通刷一道白色颜料为底,干后再着彩,这样显得栩栩如生,鲜亮夺目。雕刻与彩绘协调统一,以画补空,以色填空,弥补了石刻本身在画面效果上的不足。既集合了藏族美学艺术内涵,又符合中国传统石刻的审美要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石刻作品丰富多彩,既能单独成画,单独保存,组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格萨尔彩绘石刻不同于一般石刻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或许也正因此,它们显得既单纯又绚丽,既厚重又轻盈,出自人工又自然天成。在创造过程中又不断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和审美意向,从英雄故事到日常生活,这些作品就像甘孜大地春生秋黄的牧草一般,自然呈现,虽经风雨侵蚀,但刻魂仍在。

格萨尔彩绘石刻不仅只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这里的人们与自然亲近并和谐相处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石刻艺人们在刻绘作品时,通常认为自己正在用这种独有的方式靠近三宝,通过与石头的亲近完成与三宝的对话。每完成一幅作品,他们都认为这是自利利他的善举功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对艺术创作的一种升华。

长期以来,格萨尔彩绘石刻均露天放置,加上高原的严寒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早期的格萨尔彩绘石刻遭到严重损坏。同时,格萨尔彩绘石刻也同不少其他传统技艺一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艺人改从其他行业,艺人青黄不接的情况十分突出。

怎样保护现有作品,搭建艺人的传承平台,延续格萨尔的石刻艺术创作传统,培养更多传承新人等,这些问题越来越紧迫。为此,地方上在对格萨尔彩绘石刻群和民间艺人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保护组织机构,制定了保护措施,并拨出专款复原了以泥朵乡格萨尔石刻群为代表的多处格萨尔彩绘石刻,使格萨尔彩绘石刻艺术重放光彩。

在格萨尔彩绘石刻技艺的传承中,一批富有才华的格萨尔彩绘石刻民间艺人不断借鉴、融合并有所创新,将藏族原始石刻技艺进行由点及面的细致融合,创新的同时保持了本真的内核和精神,并给予这些作品更多的时代意义。我们从中既能看到自然的纯厚,也能发现人性的温暖;这里既有纯洁的爱情,也有战争背后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人性与和平,是一代又一代的格萨尔彩绘石刻传承人在作品中所塑造的永恒命题。这便是它的灵魂所在吧。

传承:虔诚与创新

作为一门地方艺术,彩绘石刻在传承上以师徒或家族传承为主,作者一般也不在石刻上署名。目前,甘孜格萨尔彩绘石刻的代表传承人有尼秋、觉热、扎洛、切邛等。

1964年5月出生于色达县年龙乡的尼秋,7岁时在年龙乡小学读书,与其他小伙伴一样,他说藏语、学汉语,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不断充实提升他的文化水平。但因为家里经济拮据,小学毕业后他没有继续升学。

十三岁的尼秋开始随着父亲走南闯北讨生活。那些年他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一路走一路跟着父亲学石刻技艺,从最初的刻藏文文字到后来刻绘嘛呢石,他的刻绘技艺也不断成熟,二十岁出头时,已经能够独立刻绘彩色坛城了。后来,他对格萨尔传奇故事越来越痴迷,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传承者。仿佛有一种使命在催促,让他回归到格萨尔文化的怀抱之中,并一门心思地钻研格萨尔文化,将英雄们的形象和故事铭记于心,开始刻绘格萨尔彩绘石刻。这一刻就是几十年。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苦难则是艺术的良师。尼秋成年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也许是因为父亲的去世更坚定了他继续走在石刻之路上的决心和勇气。于是,经年累月,他一个人在家钻研石刻彩绘,从不懈怠。刻绘技艺日渐精进,最终成为享誉一方的刻绘大师。所谓艺无止境,随着尼秋年龄的不断增长和见识的拓展,他逐渐在作品创作中加入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与创意,为格萨尔彩绘石刻赋予了更多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他的刻绘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和喜欢。

声誉鹊起后邀请他的人也越来越多,诱惑也越来越多。尼秋却一如既往,石刻是他的谋生手段,但更是他的理想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弘扬格萨尔文化,是他的义务,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生计。他一方面通过刻绘石头养家糊口,更多时候则参与到格萨尔彩绘石刻的大型工程中。他刻绘过许多大型的石刻群,如泥朵乡的格萨尔石刻群等,甘孜州阿坝州甚至西藏青海不少地方都有他的作品。色达县格萨尔艺术中心也收藏了他不少精品之作。数十年来,尼秋精雕细刻出无数精品,令人叹为观止。

不少专家学者对尼秋这样评价:他与石头对话的能力远远超出了他与自身对话的能力,他所有的生活便是他的石刻创作,来于生活,来于自然,并高于生活,在自然中重新回归。这是对他刻绘艺术的高度评价。因为他的杰出贡献,2008年12月1日他被确定为国家级格萨尔彩绘石刻传承人。

正是因为有尼秋这样的石刻传承人的不断努力,甘孜的格萨尔彩绘石刻艺术正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扬光大。格萨尔彩绘石刻在一定范围内(如色达等地),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承体系,彩绘石刻的传承也后继有人。青年刻绘艺人如查翁、查德等也奋起直追,有后来居上之势。尼秋们教授徒弟刻绘从不收取任何学费,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神性善良的功德,更重要的是技艺传承的福报。相信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格萨尔彩绘石刻艺术一定会更加完善,继续传承,不仅是川西高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人们心灵归栖的祥和之所,为世人注目。

非遗档案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遗产项目: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遗产级别:国家级

遗产 地:四川省色达县

新闻推荐

丹巴县教体局 节后收心加油干

本报讯(泽翁扎西邵兴圣)2月10日,丹巴县教体局召开节后收心会,要求全局干部职工立即调整工作状态、立即启动各项工作。今年,该县将紧紧围绕“创建甘孜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坚持改革创新,...

丹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刻之魂:格萨尔彩绘石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