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甘肃 兰州市 嘉峪关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 定西市 陇南市 平凉市 庆阳市 临夏州 甘南市
地方网 > 甘肃 > 今日甘肃 > 正文

开矿,向数字化智慧化迈进 金川集团三矿区智慧化矿井见闻

来源:甘肃日报 2021-12-23 02:57   https://www.yybnet.net/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左玉丽 刘成 王占东

提起矿井,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

是黑咕隆咚的巷道、粉尘飞扬的环境、辛苦危险的工作……

然而,12月7日上午,记者在金川集团三矿区采访时,所见所闻与想象大相径庭。

各有用处

三矿区是金川集团三大主力矿山之一,2021年,出矿量预计突破300万吨,实现利润4.9亿元。

下井前,要接受下井安全培训,填写下井记录,十分严格。

穿上工服、胶靴,戴上安全帽,围上毛巾,背上自救器,领取井下定位器,一番忙碌之后,记者们披挂整齐。

以前,记者不知道为什么矿工脖子上要围条毛巾,听工作人员解释后才知道,这毛巾的用处可不少:平时可以擦汗、紧急时浸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有创伤时用来包扎伤口、还可以撕成条状固定骨折部位。

其他的防护用品也各有用处:安全帽上的矿灯用来移动照明、自救器可以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缺氧窒息、定位器能够上传下井人员的精确位置……

“这套装备好重!”有人感慨。

身旁工作人员说:“按照安全标准,矿工身上的安全装备重约5公斤。”

记者对矿工长年累月负重作业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坐罐笼如乘火车

下矿井有两种方法:坐罐笼或者坐车。我们是坐罐笼。

罐笼,是矿井提升设备的专业名称,如同开放式电梯,每20分钟一趟。

宽敞的候罐室里,四个大屏幕循环播放着前一天各工区检查出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即将下井的工人们一边候罐,一边观看大屏,俨然火车站的候车室。

罐笼到达后,记者和工人们一起排队,依次刷定位器通过闸机,进入罐笼。罐笼分为三层,每层可容纳24人。坐罐笼的过程犹如在火车站候车、检票、上车。

罐笼以每秒5米的速度匀速下行,2分钟后,罐笼平稳降落在600米深的矿井,我们的目的地——三矿区1150中段到了。

初识矿井

出了罐笼,一个灯光明亮、幽深曲折的拱形通道出现在记者眼前。

“这叫巷道,是矿井的主要通道,和地面的街道一样。”三矿区采矿一工区主任陈得国的解释通俗易懂。

井下的巷道,纵横交错,发挥着采矿、运输、通风等功能。

穿行在巷道,并没有想象中的狭窄局促。走了十来分钟,在一个Y字路口,我们拐向右侧没有铁轨的巷道。这个巷道明显要开阔一些,宽和高分别为4.6米、4.3米,路面浇筑了混凝土,能开进各种工程车辆。巷道一侧贴着墙壁有条小水沟,陈得国告诉记者,这是井下排水系统,地下渗水、生产生活废水都通过这条小水沟汇入水仓,保证巷道干爽。

从罐笼升降处到掌子面,有大约一公里的距离。沿途不时看到一处处凹进墙体的硐室,像黄土高原的窑洞。有门的硐室,都挂着牌子,写着“油料存放点”“配电室”“车辆修理点”等。更多的则是没有门的硐室,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陈得国介绍,这是用来避让过往车辆的,叫避让硐室。

行走在巷道,强劲的凉风一路相随,没有丝毫的憋闷感。

“这么深的地方,怎么还有这么大的风?”记者问。

“这是通过专门的井下通风系统送来的风。”陈得国给大家科普,“井下通风系统有两个作用:一是给矿井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二是抽出井下的污风。”

据介绍,随着季节变化,矿井内不同地方、不同时段需要的风量不同,过去要通过建设风门、风墙、风窗等通风构筑物调整风量。2015年以来,三矿区引入风机电流变频技术,建设了风机控制室,风量通过设定电流频率实现自动调节,不仅成本降低了30%,井下的通风环境也更好了。

安全重于泰山

虽然各种设施井井有条,但这毕竟是600米深的井下,安全重于泰山。

据陈得国介绍,井下存在片帮冒顶、垮塌、坠落、用电伤害、火灾、车辆伤害、提升系统风险等重大安全隐患,还有石块脱落、车辆碰撞等常见安全隐患,职工们需要时时处处小心,防患于未然。

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金川集团公司三矿区坚持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为原则,分盘区开展凿岩台车凿岩、人员充填作业、集中出矿,提升本质安全化水平。对安全风险较大区域实施红区管控,加强安防科技创新,常态化开展职工安全培训。集团公司和矿区按照年收益3%分别设有安全保障基金,为职工配备安防器材,最大限度保障井下安全。

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

印象中,采矿是个体力活。

但是,记者在井下却发现,凭人力采矿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如今,矿井已经接‘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天线’,在工业机器人、5G+、大数据支撑下,拥有‘聪明大脑’,向着数字化智慧化迈进。”三矿区副矿长黄永祥说。

说起井下的变化,陈得国如数家珍:过去工人用手持式凿岩机凿岩,现在凿岩台车凿岩,效率提高4倍;以前提矿石靠输送带将矿石装入箕斗,1小时提矿不到15斗,2018年三矿区提升系统实现全套系统智能化,1小时可提矿20斗……

“井下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后,以前1000人一年采100万吨矿石,如今一年能采300万吨矿石。矿区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作业环境改善,本质安全化水平明显提升。”黄永祥自豪地说。

此时,34岁的陈林正在驾驶凿岩台车凿岩。只见他轻轻转动台车手柄,台车钎头即切入岩壁,随着凿岩岩壁散落下一些碎矿石。

陈林捧起一块矿石递给记者:“这矿石富含镍、铜,你感受一下重量。”

记者拿到手里的矿石沉甸甸的,明显比同体积的普通石块重很多。矿石的分量很重,而工人们的劳动价值更重。

矿井下的人文关怀

临近中午,陈得国邀请记者去尝尝井下食堂的饭菜。

循着饭香前行,一个更大的硐室来到眼前——职工餐厅到了。餐厅门框上张贴着红红的对联,走进去,洗手池、桌椅板凳、饮水机等设施一应俱全。两名厨嫂正忙着把热腾腾的馒头、米饭和卤鸡腿、炒菜一一打入工人饭盒……

记者一边和工人们一起吃着饭,一边听他们说,过去井下没有食堂,只能就着凉开水啃大饼。如今每个工区都有食堂,午餐米饭馒头四菜一汤,晚餐面条,每顿饭只要1元钱。

“不光让工人吃上了热乎乎的饭,我们还配置了烘干机,修建了水冲厕所,衣服湿了也可以随时烘干,还解决了工人如厕难题,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人文关怀。”黄永祥说。

稍事休息,工人们又开始工作了,盘区上上下下一派繁忙景象。

虽然井下的条件越来越好,劳动强度也越来越小,矿工们的安全感、幸福感普遍提升,但挂在休息硐室的25条保命条款、爆破作业区外的自救器存放点、巷道墙壁上不时出现的安全指示牌,无不时时提醒着大家,这里是600米深的地下!

这让记者深深地感受到,那一块块矿石从开采到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而那些在井下一工作就是12小时的矿工们,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他们是撑起共和国工业的基石,也是实现工业强国的重要力量。

新闻推荐

弘扬优良传统 不断创新奋进 甘肃日报社原副社长 甘肃农民报原总编辑 李荫喜

农民报创刊七十年,中间有过两次停刊复刊的过程。从现在已经退休的算起,老领导老报人已经经过了八届。最早几届的老领导老报...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开矿,向数字化智慧化迈进 金川集团三矿区智慧化矿井见闻)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