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1版)
近年来,静宁县西北部依托耕地面积大、群众养牛基础好,将草畜产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界石铺镇按照县上“一园六区”产业发展规划,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探索出了“镇产业公司+龙头企业+合作联社+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五联模式”,建成镇草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发挥甘肃陇上草牧业、甘肃春盛康达实业、兰州芳美和河北希星肥业四个龙头企业带贫作用,建立供港肉牛出口、2万亩饲草玉米种植、3000亩整区域推进农业机械化和3000吨有机肥生产四个基地,带动10个村办养殖合作社、18个饲草种植合作社及1620户贫困户抱团发展草畜产业,集聚各类优势资源带动贫困户持续发展,形成了以草兴畜、以畜带草、粪污利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难题及“一股了之”“一发了之”“一分了之”问题。
“龙头企业对接市场,农户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这种带贫机制彻底改变了产业支撑薄弱现状,在激发产业发展动力、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同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的问题。”界石铺镇党委书记张乾龙说。
打通静宁苹果与平凉红牛新关联
静宁苹果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截至2019年底,该县果品总产量达88万吨,总产值39.6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益达到5800元以上,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与此同时,立足于“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的产业优势和静宁苹果“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优势,静宁县延长苹果全产业链条,提升静宁苹果的附加值,配套建设苹果精深加工生产线,罐头、苹果醋、果汁等系列加工制品相继面世。
“静宁苹果不仅仅是卖果。”走进该县金果实业公司,项目经理王娟告诉记者,公司以苹果全产业链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为主营业务,集果菜储藏和加工、果蔬罐头及果菜汁饮料生产销售为一体,逐步完善苹果种植收购、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专卖销售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平台。公司引进的丹麦科汗森公司生产的植物益生菌菌种,果蔬在经过48—72小时的发酵,可产出果蔬罐头及果菜汁饮料等深加工新型产品。此外,公司除在新店乡段岔村有5100亩市级现代农业示范种植基地外,还每斤加价2毛收购贫困户种植的苹果,并将加工产出的果渣免费供给附近养牛户。
在静宁县通达果汁厂,记者看到生产车间将果皮、果核、残余果肉二次加工利用,生产成立富含可溶性糖、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的饲料。
据了解,将鲜苹果渣进行发酵,可获得含有活菌、死菌和酵母代谢物的发酵苹果渣,再对其进行营养物质强化处理,所得苹果渣既有动物需要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又有微生态调节剂,在饲料中加入苹果渣不仅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还能提高牛羊等牲畜的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
近年来,静宁县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多点发力、多方式融合,用牲畜粪污制作有机肥喂养苹果树,果渣发酵后喂养肉牛,果畜循环解决了苹果种植户前期落果、残次果销售难和西北部乡镇肉牛饲料问题,打通了平凉红牛与静宁苹果之间的关联,助推两个产业衔接紧密、相互促进,拓宽了贫困户脱贫后增收渠道,奠定了产业融合新基础,构建了带贫利益联结新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彰显静宁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循环路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涛)近日,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陇原工匠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该学院机电实训中心举行。据悉,“陇原工匠培训基...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