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飞雪》
《山寨幽情》
《山河猛进》
《金城多娇》
《莫高窟写生》
《古道秋韵》
《南山映晖(竖版)》
刘德军的人生与艺术结缘,离不开父亲刘万里的熏陶和引领。刘万里曾任兰州市文联常委、副秘书长,“五泉书画学会”副会长,是一代宗师李苦禅先生的门徒。从六七岁开始,刘德军就在父亲的指导下每日勤学苦练,与书法、美术日日相伴,在笔墨芬芳中度过了一个简朴但美好的童年。
“那时候学画画,唯一能见到的学习资料只有芥子园画谱。”刘德军回忆着自己艺术人生的起步,对父亲的思念也油然而生:“父亲每天都会指导我的学习,书法、画画一样不落。经常是他画画的时候,我便在一旁满怀期待的看着,看他用一支笔一次次地绘就这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
1973年,年仅11岁的刘德军就代表畅家巷一小(现为兰州实验小学)参加了甘肃省青少年美术大展,展露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参加的专业艺术展。
“我当时一共画了3幅画,一幅是公社的养猪场,一幅画的是黄河上新建的西沙大桥,还有一幅是风景,名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刘德军告诉记者:“3幅作品中两幅入选,还给我们专门安排了一场为期半个月的专业培训学习,由省美协组织省内的专家为我们进行指导。学习在省博物馆,吃住就在对面的友谊饭店。”
说着,刘德军从手机上翻出了一张颇有年代感的黑白照片,正是当时培训结束时的留影纪念,陈伯希等几位衣着简朴的老师们站成一排,孩子们都蹲在身前,背后墙上贴着入选的作品。
这张照片上处处都在不经意中流露出那个年代的特质,面对镜头的人们似乎笑的都并不自然,多数都以一个严肃的表情被定格下来,但目光却流露出坚毅和亲切。也许,艺术的传承其实本来就是这么简单,有作品,有老师,有学生,足已。
畅家巷一小是当时的“戴帽学校”,所以初中刘德军还是在这里就学。他又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甘肃省青年美术大展,入选后也有个为期一周的辅导班,邀请的是陈天铀等当时的几位著名艺术家。
造化弄人,49岁正值旺年的父亲刘万里先生因病早逝,当时90岁高龄的李苦禅大师,还在潸然泪下中为这位忠厚笃实的金城弟子谢世专门写来了《刘万里遗作展览》七颗大字。当时的刘德军还是一位高二的学生,父亲早逝让他深受打击。随后,便顶替父亲进入了兰州市越剧团从事舞美工作,后越剧团取消,刘德军便调至兰州市文化馆美术组继续从事美术工作。
“除了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还有个人对于我也十分的重要,他就是董吉泉先生。”刘德军感慨地说:“父亲于他亦师亦友,数十年感情十分深厚,父亲在世就让我与他学画。父亲走后,他始终孜孜不倦地指导我学习,并在生活上也对我十分关照。”
刘德军的刻苦勤勉是众所周知的,哪怕是在越剧团从事舞美工作期间,他每天也始终坚持在工作之余画几幅作品。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感到继承了父亲为“弘扬甘肃艺术灿烂文化瑰宝”的意愿。
“从事舞美期间我也尝试学习了现代美术设计,也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后来我还是重回了传统的艺术之路,因为国画终究是我无法割舍的挚爱。”他由衷地感叹。
1990年,兰州画院正式成立,刘德军成为了第一批专职画家。从此,他努力研习中国画至今,作品继承了父亲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致力于用笔墨歌颂我国大西北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
1997年,刘德军参加了为期两年的北京画院高级美术培训班进行深造,并拜入了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王文芳门下学习。
“王文芳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老师之一,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北京看望他。”说到这里,刘德军的眼圈略微有点泛红,细问之下才知,原来就在此次采访前的4月28日凌晨,王文芳老师去世,享年82岁。遵照他的遗愿,没有举办追悼会,也不留下骨灰。由于疫情原因,刘德军也未能前往送行,这成为了他心中无法平复的遗憾。“我前年刚刚看望过他,没想到才过了一年多,老师就离我们而去了。”
如今,刘德军50年来的笔耕不辍、淡泊名利,在书画圈里是众所周知的。他的书画作品常以工作需要礼赠中外友人,百余幅被全国省级博物馆、美术馆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收藏。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甘肃举办过各种形式的山水画创作展览,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外省、市书画界进行广泛的艺术交流、探讨,在创作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画家和作品,山水画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传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领域,出现了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张大千、陆俨少、刘海粟、石鲁等艺术大师。”刘德军告诉记者:“甘肃山水画家继承了他们深入生活、以造化为师的优良传统,考察甘肃境内名山大川的地貌特征、民俗风情,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发挥山水题材优势,力图创造出具有甘肃地域特色的山水画风。”
“甘肃山水画作为当代中国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和发展一直受到画坛的重视和关注。”他说:“尤其在这个艺术多元共存的时代,对于以意象造型为准则的中国画创作来说,山水画题材的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仍然是以中国画独有的特色揭示创作主题、传达画家情感、表现技法手段的重要载体和媒介。”
的确,甘肃山水画创作的整体水平在全国的范围内不算高,如何在山水画题材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出一条属于甘肃自己的发展道路,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
甘肃是祖国西部宝地,从地形结构来看,无论是广阔无垠的沙漠戈壁和连绵不绝的祁连雪山,还是生机沃野的茫茫草原和茂盛苍郁的青山峡谷;无论是雄浑质朴的黄土高原和形态奇异的丘壑石林,还是汹涌澎湃的黄河激流和淳朴豪爽的民俗民风;远古到如今,都溢散着强烈的西部独有的生命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刘德军感慨地说:“我们不仅有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马蹄寺石窟、古道雄关、长城遗迹、道教圣地崆峒山等著名的人文遗迹名扬天下。此外,各式民居村落山寨和建筑,亦是极好的画材,或清秀,或苍茫,或古朴,或神秘,给生活在这里的艺术家以无限的灵感。”
“天然的西部是高旷野放的天地,滋养、造就了西部画家们敦厚淳朴的性格。”他说:“驻足高原,情系黄河,感悟大自然特殊神秘的美感与动人心魄的魅力,是创造甘肃山水画的源泉,只有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把握自己的方位取向,不懈探索,存真求新,发掘题材优势,才能创作出自己独有的山水画作品。”
纵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甘肃山水画坛,画家中领衔人物汪岳云、刘万里先生等,90年代的郭文涛、董吉泉、陈天铀先生等。他们以各自的艺术语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发展山水画创作的道路,成为值得美术界深入研究的创作现象。
“我也曾跟随郭文涛先生学习过,他的西部山水画以其磅礴的气势、浑厚叠润的风格、撼心慑情的深邃意境而感人。”刘德军的心中,总是对自己的老师充满敬意:“他所描绘的山水作品取材多为西北大漠戈壁、雄峰万里的古道关山、黄土高原、表现出西部山水雄阔劲健的特点。他取得的艺术成就,为甘肃在全国山水画领域争得了一席之地。”
“还有董吉泉先生也是一位极具西北人气特征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怀着对丝绸古道传统文化的深爱,对大漠的无限眷恋,力求以传统笔墨体现戈壁古道、苍茫大漠及各种奇异的人文奇景。他‘学古而不泥古’,多年来研究古人技法,重笔墨、重意境,把西部山川的特点表现得抒情、秀美、多姿,其作品引起了省内外同仁的关注和赞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当然,好的题材不是万能的,同样的题材不同的画家表现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刘德军认为:“在甘肃的优秀画家中亦有不以题材取胜的例子,如甘肃著名画家韩不言先生,他的作品授教于齐白石一路,是以传统笔墨功夫见长,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其画作得到了齐白石、李苦禅先生的赞誉。”
他说:“另有山水画家、书法家马西园先生的山水作品,与黄宾虹笔意相似,善用积墨、宿墨、浓淡兼施。其作品不抅泥于规矩、随笔所欲、浑厚清润,线条活泛而又凝重,加上书法的功底修养,使山水画艺术达到了‘道法自然’的意境。”
刘德军由衷地说:“可见题材毕竟还是创作中的诸多因素之一,片面强调题材的重要性,只能使其沦落到‘土特产’的地位。如何充分发挥甘肃中国画创作题材优势,创作出好的作品,还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强调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笔墨基本功,勤奋学习文化知识和美术理论,提高画家的审美品味和文化修养,是画好任何题材必备的基本条件。其次,要始终坚持‘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信念,到大自然中写生体验生活,用心感悟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现象,感悟自然与人文历史,通过深人观察、概括、分析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引发创作灵感和激情,寻求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
“其三,在表现形式和技法上,应调动一切手段吸收中西方艺术营养,包括现代艺术营养,不断更新艺术观念,拓宽视野和思维空间,大胆尝试新材料、工具,使自己的山水作品突破甘肃地域题材固有的内涵,成为具有现代中国画的时代标志。”
吴冠中先生曾说:“无声的生命是曲线色彩、形象等因素组成的,但这些因素要有心人才能表现它。”
“只有对大自然产生了爱和情,对创作的对象产生了美感,才能创作出情、爱、善、美高度统一的作品。”采访最后,刘德军颇为感慨地说:“独特的甘肃地理环境造就了优美的自然景致,给甘肃山水画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作题材优势。画家们要更好地发挥甘肃题材优势,不断探索创作出独领风骚的具有深刻艺术内涵的作品,再创甘肃山水画新的辉煌。”
■人物简介
刘德军,笔名霄鹏。1997年—1998年在北京画院研修班学习深造拜师王文芳先生。2004年在国家画院中国画高研班龙瑞中国画工作室学习深造。
现为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展览部主任,兰州市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甘肃金城画院理事,兰州市敦煌艺术研究院院士。
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九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五届山水画展,全国山水画扇面小品展,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王文芳师生画展。作品荣获省美展一、二、三等奖多次。作品及论文见诸报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蒋文艳)5月20日是第21个世界计量日。为让广大群众了解计量知识、关注计量,当天,省市场...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