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小芳通讯员陈艺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东航技术甘肃分公司党委迅速响应,专门召开会议,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疫情防控人员、物资等准备工作,确保一线干部员工健康安全,保证战“疫”队伍的战斗力。
疫情前期,公司党委积极与总部协调,发动骨干力量多处寻找货源,大量采购口罩、防护服、手套、酒精及消毒液等一线疫情防控物资,做好应对准备。给在岗员工配发口罩,向一线员工传授防控知识,做好自身防护,严格落实一日一报制度。在公共区域内放置若干医疗废物专用桶和酒精湿巾、棉球,对于机库、机关楼内和员工食堂安排专人每天进行两次喷洒消杀。职工餐厅实行分时段、分散就餐原则,按要求拉开桌椅距离,并及时制作温馨提示单,防止人员聚集,确保就餐安全。要求各单位每天上报在岗人数,对于进入机务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确保人员健康上岗。
奋战一线践行初心使命
刚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90后员工代洪亮主动请缨要求进入舱内更换滤芯,这是一项风险极大的工作。经机场工作人员介绍,记者了解到,从武汉归来的航班都需要航线维修人员做进一步的维护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给航空器整舱消毒、更换航空器所有滤芯。更换航空器所有滤芯就是更换再循环风扇气滤,就像给飞机带了一个“N95口罩”,防止空气中的各种杂质进入客舱,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代洪亮冒着感染的风险,身着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和手套,在飞机狭小而局促的货舱内半蹲或弓背进行1个多小时的更换作业,拆下的气滤要经过消毒报废处理后工作才能结束,即使机坪温度已是零下,但在防护服下,代洪亮已汗流浃背。
1月28日至2月21日,公司积极配合甘肃省完成七架援鄂包机任务,每次接到任务后都第一时间积极部署,抽调党员和业务骨干,提前3小时安排人员将飞机拖到指定机位,进行通电、增压测试和预消毒驾驶舱等工作,做好各关键系统检查测试,确保飞机运行状态良好,满足适航要求。
党员先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春节前夕,定检维修二车间的任家凤打算回武威老家看望椎间盘突出严重导致神经麻痹而无法行走的父亲,但工作上,飞机结构受损,出厂在即,抢修任务一刻也不敢耽误。此时疫情肆虐,无法照顾家人的他第一时间安排老婆孩子回了老家,自己留在兰州。在抢修期间,每天的工作量长达十几个小时,任家凤只能在休息的时候通过视频电话问候家人。大年三十那天,他给自己做了顿饭,一碗面,两个小菜,通过视频电话就算跟家人“团聚”了。第二天一早,他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抢修工作中。经过紧张抢修,终于圆满完成了飞机的修复工作,可父亲打来电话说:“疫情严重了,武威已经封路进不来了,你在兰州好好保护自己,工作别太累了。”他应声答应,挂断电话已是泪流满面。
“我是党员,我选择冲锋在前。”
使命在召唤,责任已落在肩,面对严峻疫情,任家凤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疫情期间,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党员责任区24个,组建党员突击队12支,108名党员在请战书上坚定地捺上鲜红的手印,积极投入一线做好疫情期间各项保障工作。
停工不停产“两手抓两手赢”
公司在疫情蔓延、航班量锐减、航线人员工作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利用航班尚未恢复的“时间差”抢占先机,通过与总部沟通研讨,最终决定建立第二条C检线,可同时实现两架飞机进行检修工作。这个决定不仅可以盘活人力资源,提高人员效率,稳定收入,待市场需求恢复后,也能及时保证航班运力。为支援定检第二条C检线的工作,航线车间选拔23名精兵强将,通过课程培训和严格的考试,获得定检维修授权后,积极投入飞机3C检工作中。
机库内航线车间与定检车间干部员工通力合作,独立自主、新老搭配、检修分离,在保障生产运行的同时,要求干部员工警惕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和厂区内的消毒工作,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按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推动有序复工复产。
新闻推荐
黎青作□周稀银“呼和浩特关闭集体食堂,鼓励到外就餐”的消息引起热议。3月23日,记者获悉,文件属实,但落实由各单位...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