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的1988年,我读初二,在离家五里外的部队子弟学校上学,当时的村里还没有黑白电视,可我家里却有一台牡丹牌收音机,父亲喜欢甘肃广播电台的“大戏台”,闲时听秦腔,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中央广播电台的“长篇联播节目”。那时候,在中午十二点半正在播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当时学校是十二点放学,每天早上的第四节课上,其实后半节都急得听不进去老师讲什么,巴望着赶快放学,连跑带走奔回家,五里路程,到家时已是气喘吁吁,刚好到十二点半,急忙拧开三斗桌子上的收音机,调到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李野墨浑厚而略带磁音的讲述开始了。我趴在桌子边上,一边向口里刨着母亲端来的酸面条,一边听小说联播。为此,常常引来了父母亲的不满和斥责,为了不耽误去灶房舀饭的时间,有时候我一次就给自己端两碗,吃一碗,晾一碗,慈爱的母亲心疼我,就说端一碗吃,吃完了由她给我舀。多年后,我一直在心里感激不识字的母亲,也就是在那时,让我爱上了文字。在我的心里萌发了文学的种子,也为多年后我在劳动之余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生活厚爱我,我报之以微笑。这也是《平凡的世界》给于我的人生真谛。
有时候遇上下课铃响了,老师还在讲课,甚至拖十几分钟,到家时《平凡的世界》早已开播了,半截已过去了,和前一天的衔接不上,心里就恨那个老师,不知在心里要诅咒多少遍,一起的好多同学都在听小说联播,因此逃过拖堂那个老师的课,惹得被班主任老师罚站。因父亲多次叮嘱,我只是心里憎恶老师,所以没有逃过学。
至今还清晰记得《平凡的世界的》开头,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涌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与此同时,那些家在本城的走读生们,也正三三两两涌出东面学校的大门。他们撑着雨伞,一路说说笑笑,通过一段早年间用横石片插起的长长的下坡路,不多时便纷纷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当时,只感觉到寂寥死气沉沉的泥泞场景中,在极力压抑中,突然有人的出现,凄冷中闪现出温暖,瞬间对生命充满了敬意。若干年以后的今天,我依然是这种感受,我想,或许也就是这部作品以及作者路遥活在人们心中的原因吧,也就是这部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的魔力所在。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和进步,而《平凡的世界》所蕴含的魅力,真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听完《平凡的世界》,在上学的路上,或是在课间,同学们围起来,一个个唾沫飞溅地谈论着故事情节,这个说安锁子太气人,让好端端的王师傅离开了人世,那个说,孙少平是偶像,想到哪里,就干到哪里。《平凡的世界》,在那个时代里,给我们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激励,懵懂的心里得到了启迪,孩童时代在最简单的意识思维里,懂得了奋斗和自强。至于小说中以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深沉的世界,包括鲜明个性的一个个人物,事情和村庄,在庄严而热情中,表现出崇高的格调,体现着一个时代里一代人的尊严和价值。有苦难,有抗争,有祈望和包容……所有这些,是在若干年后,我回忆那时听《平凡的世界》联播中得到的感悟。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联播时,我也升到初三了,面临中考,将陪伴多半年的长篇联播忍痛割舍,依依不舍地与之告别了。但在紧张的复习间隙,脑海里时时被小说中孙少安的锐敏眼光和模范带头作用而拍手叫好,被孙少平在坎坷面前的不屈和坚韧而感动得热泪盈眶,被田晓霞对孙少平的痴爱和深情而感动……至此,一群平凡人握住了不甘默默无闻的命运,用无憾的人生深深撞击人们的心灵。
时至今日,青春时光早已远去,岁月不再年轻,追忆逝去的难忘时光。可是,听长篇联播《平凡的世界》的日子,时时让我记忆犹新,而孙少平兄弟俩的励志故事,则成为一代代人奋斗的精神财富,如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
□毛韶子
新闻推荐
前不久,翻家里的老照片,翻着翻着,竟回忆起了我和妻子很“老套”的爱情故事……那是1986年,刚20出头的我因为喜欢文学创作,参加...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