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邀撰稿人王世彪
甘肃省截至2020年2月16日,确诊新冠肺炎90例,其中有87例使用了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率达到了96.7%,治愈出院54例,治愈率为60.00%,治愈出院患者均全程使用中医药(藏药)治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甘肃省注重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医疗救治中的协同作用和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1月24日即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省级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制定了《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全省建立了中西医结合联动工作机制,对疑似和确诊病例,中医药专家第一时间介入,和西医专家共同拟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确保所有病例尽早、及时、全程使用中医中药,努力做到“一患一方案”。至今,已发布了第三版中医药防治方案。现结合我临床会诊病人的体会,对甘肃省新冠肺炎防治方案做粗浅解读。
关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步认识
1月23日甘肃省确诊2例新冠肺炎病人,1月24日上午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立即召开了中医药防治工作会议,成立了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我作为专家指导组成员,参加了中医药防治方案的制订和确诊病人的会诊等工作。通过临床会诊,也对这次新冠肺炎有了初步认识。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位在肺,多伤及胃肠,具有传染性、致病性、流行性特点。《黄帝内经》中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论大小,病状相似”。在我们会诊过的病人中,绝大多数有武汉市的居住史或旅行史,或为接触过来自武汉的患者后,出现家庭聚集性发病,与《内经》所论非常吻合。而对于本次疫病的邪气性质,虽然大家有寒疫、湿疫、湿热瘀毒合邪等不同认识,但是从今年的气候特点、发病节令以及症状表现、传变特点来看,我们认为,湿邪是这次武汉疫情最重要、最核心的致病因素。本病起于冬季,审症求因,其病邪性质为夹湿的疫疠毒邪,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闭、脱”,湿毒起病,郁阻气机,枢机不利,继而出现了邪气袭肺、壅肺、闭肺,毒损肺络、内闭外脱等临床演变过程,大部分病例病位在肺,逐渐顺利向愈,只有部分病例出现咯血、神昏、喘脱、死亡。本病可依据疫病三焦和卫气营血传变规律进行辨证论治。
预防强调药膳扶助正气和中医治未病
《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扶助正气,首推药膳。
甘肃省是中草药大省,号召人们充分用甘肃省地道药材制作药膳,滋补身体,提高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抵御外邪。因此我们建议:
普通人群药膳:薏苡仁30克、银耳50克、百合60克、净山药50克、排骨500克、荷叶20克、莲子10粒。以上食材洗净,加水适量入煲内,慢煲三小时,适量带汤食用。
虚体易感人群药膳:薏苡仁30克、胡萝卜250克、鲜百合150克、生黄芪30克、草果15克、白豆蔻15克、橘皮30克、大枣4粒、生姜3片。以上分量适合4人食用,可凭个人喜好加入瘦肉适量,慢煲3小时,甜食或咸食均可。
已患有普通感冒(肺炎)或肺炎易感人群及武汉返(来)甘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药膳:板栗250克、瘦猪肉500克、薏苡仁300克、党参15克、陈皮30克、豆豉30克,盐、姜各少许。将板栗去皮,猪肉切块,加水适量,煮烂即可带汤食用。
口服汤药扶正辟瘟。
人群普遍适用。处方:生黄芪15克、防风9克、麸炒白术15克、麸炒苍术6克、连翘9克、荷叶6克、生姜3克。煎服方法:加水500毫升,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毫升,不拘时服。
发挥中草药外敷辟瘟作用。
推荐自制香囊,基本方:藿香15克、佩兰15克、冰片6克、雄黄3克、白芷20克、艾叶10克。上述药物制粗散,装致密小囊,随身佩戴。个人可根据基本方自制。甘肃省为相关医务人员、检测点工作人员发放中药汤剂6.3万余袋,中药避瘟香囊4000余个,艾条1万余支。
足浴泡脚,芳香辟瘟。
基本方:艾叶15克、紫苏叶9克、杜仲30克、川断30克、当归60克、炙黄芪30克、藿香15克、木瓜20克、生姜15克。用法:加水2000毫升,水煎45分钟,取汁,入桶中足浴。每天1次,每次15-30分钟,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
治疗重在分轻重,辨证论治
根据甘肃省的发病情况看,大多数病人是轻症,重症7%左右(全国大约20%),我们根据病情及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国家第五版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重中医临床诊疗相关资料的收集总结工作。重点在诊断初期即进行中药汤剂治疗,截断病情由轻型加重为重型、危重型的趋势。
轻型病人属于没有明显症状的可疑传染病患者和曾经与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密切接触者)的观察阶段。此时尚未能明确诊断,临床表现常仅为低热、轻微乏力等轻微症状,无肺炎表现。若表现乏力伴胃肠不适者,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以祛湿健脾。若表现乏力伴发热者,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等,以解表发散,扶正散邪。
普通型病人临床辨证多属于湿热壅肺证。临床表现多见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喘息、乏力或劳力性气短;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法:宣肺透邪,清热化浊。推荐处方:宣肺化浊方。处方:蜜麻黄6克、连翘15克、前胡9克、法半夏12克、麸炒苍术12克、广藿香6克、羌活9克、酒大黄6克、陈皮6克、黄芩6克。水煎分服,一日一剂。《温疫论》曰:“客邪贵乎早逐”“不传则邪不去,邪不去则病不瘳,延缠日久,愈沉愈伏,多致不起”。瘟疫以祛邪为第一要义,根据病邪的特点,驱逐邪气,给邪以出路。疫毒夹湿,以《金匮要略》麻杏苡甘汤加《医方类聚》神术散宣肺、化湿、透邪,《温疫论》达原饮辟秽逐邪,《伤寒瘟疫条辨》升降散升清降浊、调畅气机。
重型病人临床辨证多属于温毒闭肺证。临床表现多见高热不退,咳嗽;痰少,痰黄黏稠不易咳,或黄痰,胸闷气短喘促,腹胀便秘,四肢欠温,微汗,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治法:清肺通络,泻热解毒。推荐处方:清肺通络方。处方:蜜麻黄9克、杏仁9克、生石膏20克(先煎)、胆南星6克、葶苈子15克、桃仁9克、赤芍15克、射干9克、生苡仁15克、水蛭3克。水煎分服,一日一剂。温毒闭肺,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温胆汤升清降浊。祛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故加用活血祛风之药,共同达到辛凉清热解毒,宣肺活血祛风透邪的治疗作用。《医林改错》记载有解毒活血汤:瘟毒自口鼻入气管,由气管达于血管,将气血凝结,壅塞津门,水不得出,故上吐下泻……解毒活血汤治之,活其血,解其毒,未有不一药而愈者。
危重型病人临床辨证多属于内闭外脱证。临床表现多见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本型属危重症,急则治其标,治以开闭固脱,解毒救逆。方用《伤寒论》四逆加人参汤,热闭冲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阴闭冲服苏合香丸。正如《温病条辨》说:“非菖蒲、郁金等所能开,须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恐其昏厥为痉也。”
恢复期病人恢复期根据正气受损、邪气余留的情况辨证论治。临床辨证多属于肺脾气虚证。临床表现多见气短,乏力,轻咳;心虚胆怯,夜寐欠安,纳呆腹胀,便溏不爽;易汗出,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治法:运脾益肺,培元固本。推荐处方:益肺健脾方。处方:炙黄芪15克、党参6克、陈皮9克、当归9克、柴胡6克、桔梗3克、麸炒白术15克、炒白芍9克、砂仁3克、生麦芽15克、炙甘草6克。水煎分服,一日一剂。
本病急性期重在祛邪,有表解表,有湿祛湿,分消湿热,合病腑实证,则通下腑实,但邪气可耗伤正气,危重症可见痰热闭阻心包,则清热解毒、豁痰开窍,若内闭外脱,则急则治其标,固脱为要。后期邪去正虚,则注意根据正邪调整攻补兼施力度。
中医最大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此临床具体治疗还是根据病情辨证用药,有是证用是方,若无上述证候,则上述方不能用于预防。
另外,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确诊病人,他们采用藏药颗粒剂治疗,也取得了显著效果。预防阶段用催汤颗粒;治疗阶段用催汤颗粒或流感丸(适用于普通型患者);康复阶段用仁青芒觉颗粒。6例病人,经中藏医和西医结合治疗,均治愈出院。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2月17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崔亚明)今天下午,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常务...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