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晓芳)记者2月3日从甘肃省卫健委获悉,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的救治作用,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六项举措,提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救治能力。
一是建立中西医结合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中西医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34名专家组成的中医药防治指导组、医疗救治组和院感防控组。将部分中医医院纳入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开展患者诊治工作。
二是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对中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流程、传染病上报流程、消毒标准操作流程、医务人员防护流程、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流程、临床标本采集与运送流程、医疗废物收集与处置流程、病例转运工作流程等方面开展操作演练培训,确保有力、有序、高效参与疫情防治。
三是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对疑似和确诊病例,中医药专家第一时间介入,和西医专家共同拟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确保所有病例尽早、及时、全程使用中医中药,努力做到“一患一方案”。没有中医专家资源或中医能力不强的医疗机构,第一时间向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请调派中医药专家参与救治工作。
四是充分发挥省级中医药专家组的作用。采用分片包干制,由省级中西医专家对各市州的救治工作进行指导,及时组织进行会诊。对省级定点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省级中医药专家全程参与救治工作,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诊疗方案,积极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开展救治,最大程度降低病死率。
五是规范科室建设,提高救治能力。加强中医科室建设,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规范设置中药房、煎药室,及时有效提供中药调剂、中药煎煮服务,确保确诊和疑似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六是及时做好救治病例疗效分析。在救治过程中注重病历收集和分析,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病的中医临床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分析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有效点,不断优化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筛选确定有效的中药方剂和中成药,提高临床救治的有效性。
【又讯】记者2月3日从甘肃省卫健委获悉,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中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抵抗力,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地为集中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提供免费的中医药预防服务。
据悉,此次是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和《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二版)》,推荐了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地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域气候特点、人群体质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集中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按照自愿的原则,服用中药汤剂的,由当地医疗机构按实际需求统一煎制运送至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由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医务人员提供给留观人员服用,上午、下午各服用一次。服用中成药的,由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医务人员指导服用。各地要建立相应的中医药专家组,加强对医疗机构煎制中药预防用药的业务指导,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要指派专人做好所用中药预防处方用药数据统计和效果监测,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也要积极跟进调查分析,为下一步修订完善甘肃省中药预防处方提供数据支撑。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春节假期结束,各生产经营单位逐步开始复产复工。这一阶段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