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甘肃 兰州市 嘉峪关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 定西市 陇南市 平凉市 庆阳市 临夏州 甘南市
地方网 > 甘肃 > 今日甘肃 > 正文

从《诗经》里走来的芦苇

来源:兰州日报 2019-11-30 01:48   https://www.yybnet.net/

□门晓峰

甘肃甘州水域广阔、湿地连片、芦苇丛生,十万苇子浩浩荡荡,深秋时节金黄的芦苇分外耀眼,高空俯瞰金灿灿的芦苇望不到边,“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的甘州名不虚传。

一位散文家在她的散文里说,甘州的芦苇是从《诗经》里走来的。这是多么生动的语言啊,《诗经》里走来的芦苇令人遐想,它灵动的意境里是一个水汽氤氲的甘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里描写的植物很多很多,可是唯有芦苇写的既传神又有灵气,抑扬顿挫的诵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心中的那种美好和向往油然而生,情不自禁的对芦苇这种平凡植物的喜欢在心底就此扎下了根,由它在思想的空间生长出一方郁郁葱葱的苇子。

深秋,最好是在这个季节,选择一个晴好的午后,阳光温暖而不炽热,芦苇渐渐依次变黄,行走在被芦苇包围的湿地里,蜿蜒曲折的栈道延展开来,秋水是一片深邃的宁静,慢慢的行走在如画的苇溪中,仿佛你走进了古老的《诗经》里,清扬的苇絮简直就是活了的《诗经》,散文家对甘州的赞美不是虚言,她把甘州的芦苇写到心灵深处,只有到过甘州的人才能领悟到,这里的芦苇绝不是一种植物,它是生活中一种最为美好的意象。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不只一次写到芦苇,每一次的芦苇都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在里面,在《诗经》《卫风·河广》里,一叶苇子可承载无数的希望和愿景,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一苇杭之,再远的路再宽的河都在一苇之间,芦苇是桥梁是舟楫,它连接起了理想和现实。相传佛家也有“一苇渡江”的说法,俗世与得道、烦恼与解脱都在一苇之间,芦苇这种生长于沼泽湿地中的植物,在《诗经》里显得高大伟岸,甘州的苇子也因为《诗经》世世代代的流传而高深莫测,在北方干旱缺水的地方,竟然有这么一大片的苇子恣意欢快地成长,它们春发秋黄,演绎四季的轮替,它们没有年轮的记忆,只有定时的拔节,它们活成了最为久远的诗意,并被人们植根于心间,这是甘州苇子的骄傲。

一片苇子就能引渡一个超凡脱俗的人,甘州十万苇子得引渡多少人啊,没有人能计算得清楚,苇子是有思想的植物,这是人们加冕给苇子的说辞,喜欢苇子的人给予苇子美好的语言和想象,而苇子还是苇子,它在秋天用洁白的苇絮告诉人们,它最终的梦想是空灵一片。

苇子也有成熟的季节,寒露过后苇子一天天成熟,《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景色就是芦苇成熟时的颜色,“一苇渡江”渡的皆是有缘人,甘州的芦苇在这个白霜落尽万物肃杀的时节,挺起笔直的腰杆随秋风而起,传递着没有人能读懂的信息,但是从《诗经》中走来的苇子却用它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即便是草木一秋,也要诗意的活着。甘州的芦苇就这样从《诗经》里到了今天,成为一个诗章,它期盼着每一个有缘人能来到甘州读懂最美的诗篇。

新闻推荐

我国北方将迎今冬 以来最大范围降雪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28日夜间至30日,一场降雪天气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淮河以北地区大风降温天气明显。这次降雪过程将...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从《诗经》里走来的芦苇)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