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民关注的年度大考,高考政策走向牵动人心。教育部在去年底印发通知,明确要求从今年起自主招生高校在校考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此举被视为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即体质与运动能力的测评今后有可能被纳入高考。
关于体育是否该被纳入高考的讨论由来已久,褒贬不一。体育到底该不该进高考?高考“指挥棒”下,提高身体素质与享受运动快乐能否兼得?体育高考的公平性又该如何保证?一系列问题拷问着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拷问着每一位学生和家长。
到底是利是弊,社会争论不一
肥胖、近视、耐力差……面对近3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堪忧的状况,社会上屡有将体育纳入高考的呼声,其中不乏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体育中考对于改善学生体质的积极效果,是他们主张体育进高考的主要理由。
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2014年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其中初三年级的学生体质状况是最好的;但从高中开始到大学,学生体质状况则一路下滑。
“为何学生体质的巅峰在初三,而高中不如初中,大学不如高中?就是因为有体育中考,学生到了那个阶段必须去练。这就是考试的‘正向指挥棒’效果。”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表示,只要高考不考体育,很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就不会买体育的账,重视体育只是口头上的。
对体育进高考,支持者不少,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同样很多。
甘肃省敦煌中学高二学生小李对记者表示,如果高考加试体育,大家肯定会花更多时间去锻炼,但在文化课压力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加考体育只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负担。北京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则认为,无论是中考体育,还是高考体育,都透着功利的味道。孩子为了提高分数而被迫锻炼,虽然能增强体质,却不一定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在王宗平看来,如果体育成为高考的一个选考科目,把选择权交给学生,高考时学生可以少考一门文化课,学生的学习负担才有可能真正减轻。
加强顶层设计,给运动更多选择机会
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要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目前全国各地尚未有将体育直接列为高考科目的。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对学生的评价涉及面非常广,尤其是高考,牵一发动全身。因此,探索将体育列入高考录取总分或者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须慎重而动,循序渐进。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从今年开始,具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在校考中均增设了体育测试,测试项目由高校自主决定,测试成绩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王登峰介绍,这只是改革第一步,接下来将探索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成绩与高校招生相挂钩的做法。
在高校自主招生体育测试方面,王登峰表示,从高校现在愿意考什么就考什么,到逐渐规范必须考哪些内容,从学校自主决定体育占多少分,到统一规定分值,逐步提高体育在升学中的分值或者比重,“直到有一天可能提出高考里体育占多少分,从而影响每一个学生。”
王登峰强调,推动体育进入高考,公平公正是前提。他举例说,当前我国城乡学校在师资、体育教学设施、体育教学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这种差距对学生体质健康以及体育技能培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种差距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在高考体育的制度设计上,如何体现对不同人群的公平性,需要周全考虑。
鉴于社会舆论对于体育进高考尚有分歧,王宗平建议,在今年4月全国八省市同时公布的“3+1+2”新高考模式下,可以考虑将体育明确为选考科目,与思想政治、化学、地理、生物等科目一道,让考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两门,在顶层设计上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
“这样一来,几个备受争议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王宗平说,“首先,不必全部学生都考,那么体质天生较差包括身体有残疾的学生都可以选择不考;其次,不会增加学生负担。这样的一减一增,还有助于缓解备考压力,提高其他科目的学习效率。”
要健康也要快乐,还需多方发力
部分反对体育进高考者的理由是,为考试而锻炼难以让学生体验到运动应有的快乐,反而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应对中考体育,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只练习长跑、实心球、立定跳远等考试项目,体育教学沦为“应试体育”。甚至还有些学校,平时不重视体育课,只是到中考前,才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考前训练。无怪乎常有学生说,“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
“从目标上来讲,学校体育绝不仅仅是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王登峰表示,除了强身健体,体育还可以带来乐趣、磨炼意志、健全人格,参加体育比赛有助于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然而多年以来大众对体育的价值功能认识不到位,往往只看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致使学校体育在升学压力下被弱化。在这种情况下,享受运动乐趣以及坚持锻炼的内生动力也就无从谈起。
那么,新时代的体育课,如何做到体质健康与运动快乐兼得?
王登峰表示,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搞好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学校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需要家长转变观念,重视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最关键的是,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王登峰说,“如果没有这一条,前面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或许,只有当内因充分调动起来,体育运动真正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体育考试才可以完全丢弃。毕竟,一个喜欢运动的孩子,体质测试达标并不是难事。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28日夜间至30日,一场降雪天气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淮河以北地区大风降温天气明显。这次降雪过程将...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