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北京市东城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成功举办的“远古之光——马家窑文化彩陶珍品展”暨“世界视野中的马家窑文化”学术研讨会,再次使马家窑文化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文化亮点、举世瞩目的学术热点。
会上,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博物馆向北京市东城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捐赠了两件马家窑文化彩陶。
在“远古之光——马家窑文化彩陶珍品展”中,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从馆藏文物中,精心挑选了89件彩陶珍品,其中有数十件馆藏彩陶是国内外孤品,极其珍贵。展品覆盖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是马家窑文化彩陶首次成系列在北京专题展出。布展主要以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研究成果为基础,从水崇拜到土地崇拜、从蛙到龙的演变、“卐”字符号到太阳鸟的演变、中国最早可释读的文字、史前先民农耕文明的开始等,专家们对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的馆藏彩陶以及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认为本次展览展出的彩陶极其珍贵,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保护彩陶的意义相当重大,对研究中华远古文明价值重大,政府应该重视、宣传利用好这批彩陶和研究成果。
古天文学专家、中国科学院教授吕宇斐认为,考古工作对于文化遗址来说,只是打开了一扇全方位研究史前文化的大门,后期的工作还非常多。这次展出的彩陶是中国乃至世界所有彩陶中最值得重视的珍品,连国家博物馆也没有,非常有研究价值。面对大量的文化遗存散落于民间的客观事实,应鼓励民间博物馆展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参观展览后认为,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馆藏的蛙神纹和巫字纹等几件彩陶,可解读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属于国宝级的彩陶珍品。
在“世界视野中的马家窑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文化学、艺术学、美学、哲学、民族学、考古学、人类学和文字学等领域的4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各呈己见。韩国西京大学徐吉洙教授考察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研究“卍”字符号起源的成果,他把马家窑彩陶上的“卍”字纹和其他古文化做了对比,最后得出结论:马家窑文化彩陶上出现的“卍”字纹数量,是世界范围内最多的。从加拿大专程赶来参加研讨会的邓宏海教授,是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易经学会主席、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主席,他用世界视野来对比其他文明的彩陶和马家窑的关系,他从青铜冶炼技术等多方面证明了马家窑文化的创造者——古羌人的伟大历史功绩。
专家们拿出大量史料,对马家窑文化从农耕技术的产生、丝绸之路的形成、文字的起源等多个问题深入探讨,用世界的视野来观照马家窑文化,将马家窑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展览期间,还举行了由王志安会长和邓宏海教授合著的《世界视野中的马家窑文化》首发仪式。
新闻推荐
本报武威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伏润之)近日,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的武威重离子中心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首台自主知识...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