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浩
1976年秋,我从天水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了位于武威黄羊镇的省农科院,从事文秘工作。黄羊镇地处偏远地区,环境幽静,搞文秘工作量也不大,业余时间我便给报社写稿子,搞文学创作,与《甘肃日报》的缘分由此结下,进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当时在省农科院几位经常给报社投稿的同志影响下,我尝试着给《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甘肃科技报》以及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投稿。开始只写新闻报道,隔三差五地见报后,写稿投稿的信心大增,就开始写小说、散文和杂文。除了邮寄稿件外,有时到兰州出差,就携带着稿件到报社送稿。一来二去,便和《甘肃日报》的编辑田企川、刘玉、解凌华、刘承廉等同志熟悉了起来,他们都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交往四十多年。
和田企川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1982年的一天,我去“星期天”副刊送稿,田企川老师正在埋头处理稿件,他看到我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很细心地看了我的稿件,并且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最后还叮嘱我说,一次不要送那么多,以免编辑因为忙看不过来。一段时间后,我送的稿件经田老师的精心修改见报了。田企川老师为人朴实,待人诚恳,说话直来直去,只要你在写作上求他指点,他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满足你的要求。前几年我出版杂文、散文、诗词集子,对其中收录的格律诗一时把握不准,就送田老师给以润色修改,他花了很大心思逐一推敲改动,为拙作增色不少。
《甘肃日报》当时几乎每年都要召开通讯员座谈会,田世英、蓝坪总编辑亲自出席,与通讯员进行交流,指导我们写作。正是在报社领导及编辑老师们的精心指点下,我的写作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多篇作品在省内外获奖,并被一些书籍收录。1983年,甘肃省杂文学会成立后,我被推选为副秘书长和研究室成员。《甘肃农民报》总编李荫喜同志还写信告诉我,说经报社编委会研究,同意调我到《甘肃农民报》编辑“农家富”专栏,虽然由于本人需要照顾家庭的原因最终未去成,但我永远不会忘记《甘肃日报》对我的栽培。1988年,《甘肃日报》的于清潍同志,推荐我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担任“大家谈”评议专栏主编,后来被评聘为甘肃广电总台高级编辑、甘肃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和特邀研究员。退休后至今仍担任甘肃广电总台广播电视节目评议员,点评广播电视节目。说《甘肃日报》改变了我的人生确实是事实,而不是夸大其词。
据我所知,甘肃的许多作家、诗人最初都是从《甘肃日报》起步,发表作品,使文笔逐渐趋于成熟,不少人由此而改变了人生轨迹,为社会做出了更大贡献。
和《甘肃日报》的结识转眼间已经40多年了,我也由当初的一位青年作者变成了老年人,在庆祝甘报创刊70周年的日子里,我无比怀念为报纸写稿的青春岁月,无比感念在我成长道路上指点迷津的老师!衷心祝愿《甘肃日报》越办越好!
新闻推荐
本报金昌电(记者谢利江)8月2日上午,第四届甘肃省中学生运动会产生首枚金牌。在武术项目男子自选长拳比赛中,兰州市代表队路竞...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