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霞
刘凤花是文殊镇塔湾村党总支书记,曾担任过塔湾村计划生育专干、妇女主任。1996年至今,先后当选过1届省级人大代表、1届市级党代表、2届市级人大代表、连任5届镇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甘肃省三八红旗手”“嘉峪关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雄关先锋岗”等多项荣誉称号。
创新理念强组织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用刘凤花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刘凤花担任塔湾村党总支书记以来,首先把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紧紧抓在手上。
为了改变以往村干部工作纪律差、工作态度不认真的局面,她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多项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严要求,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并主动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使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村两委班子整体合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刘凤花积极吸收有经济头脑、敢闯敢干、思想积极上进的村民加入党组织,成功说服两名致富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
近年来,她先后发展党员9名,成功培养富民型党员8名、致富能手18人。协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打造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实施完成食用菌层架式种植项目1个,生猪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及无害化处理项目1个,农家乐改扩建项目1个,红心火龙果引进项目1个。
千方百计促发展
俗话说:大干部、小干部,带领群众致富才是好干部;大支部、小支部,促进农民增收才是好支部。班子力量增强了,接下来,就该是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发展产业不能靠命令,要想让农民认可,必须让农民见到效益。”刘凤花决定依靠示范带动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她积极与市农技站和外地的制种公司联系衔接,引进玉米制种,主动承担风险,用自己的3亩地做实验,经实验成功老百姓看到结果后,纷纷放弃传统的小麦种植,改种玉米,当年就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制种玉米逐渐走向饱和,刘凤花紧随制种产业走向,又大力引进制种番茄和制种西葫芦等高效经济作物的良种良法。如今,制种业已成为塔湾村的支柱产业,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全村百姓的“菜篮子”满了,“钱袋子”鼓了,但刘凤花并没有因此满足而停滞不前。刘凤花了解到食用菌种植是一个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她迅速找到村上的食用菌种植大户龚学荣,鼓励他牵头成立了香蕈园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合作社中建立了党小组,着力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进一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如今,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从她上任之初的2000余元增长到了19626元。
全心全意为人民
刘凤花常说“村支书是老百姓的父母官,把当好村支书当做是一种责任,是对党和政府负责、对全村老百姓负责,为老百姓谋利益就是我的责任”。平时,她有记“民情日记”的习惯,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能够自己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她就积极上报给镇政府想办法解决。
这些年来,刘凤花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谋利益。塔湾村252户村民,刘凤花的脚步遍布整个村落。两口子吵架了,村民们会叫刘书记去断家务事;哪家不孝敬老人,刘书记也会去教育他们几句;有邻里矛盾纠纷了,刘书记更会去化解矛盾。
刘凤花说“党总支书记不是一种岗位,而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为了更好地传达基层群众的呼声,刘凤花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和人大工作知识,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和交流研讨,努力充实提高自己,为当好党总支书记和人大代表打下基础。在全市召开人代会时,刘凤花还积极征求群众意见,积极为农民代言。
近些年,塔湾村邻里和睦、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而渐渐老去的她依然热心工作、一心为民,用她那颗为民服务的真心,书写着塔湾村的幸福故事。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宜秀萍)在近日召开的全省老龄健康工作会上记者获悉,甘肃省老龄健康工作围绕“建体系、促服...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