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甘肃 兰州市 嘉峪关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 定西市 陇南市 平凉市 庆阳市 临夏州 甘南市
地方网 > 甘肃 > 今日甘肃 > 正文

每年芒种前后,翻滚的热风自南向北掠过苍茫大地,麦子便熟了。麦客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他们是把家安在车轮上的职业收割者,追逐着金色麦浪,把丰收带到千家万户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19-06-23 04:38   https://www.yybnet.net/

6月3日下午,邢体建在河南荥阳市一村庄收割麦子,从天亮一直干到天黑,中午都没来得及吃饭。河南是我国的产粮大省,更是小麦的最大产区,邢体建的收麦旅程便是从河南出发,一路北上,再向西到山西、陕西、甘肃和青海。

6月4日,收割队在河南省中牟县作业。当天晚上,他们加班到深夜。

6月20日下午,跑了一天高速的收割队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下高速后,在一处空地休息。

6月3日下午,收割队在豫西平原上加紧作业。南边传来阵阵雷声,大家都加快了速度。

6月20日,58岁的吴礼学给手指上的伤口换创口贴。前几日,因为换收割机传送带不小心,手指被割了一道口子。

6月3日傍晚,收割队利用加油的时间聚在一起,平分当天收到的酬劳。

6月20日晚,吴彦平把被子抱进帐篷里,准备睡觉。吴彦平今年30多岁,是收割队里唯一有帐篷的,其他人都常年睡车里。

6月20日傍晚,大伙儿在车队旁边生火做饭。由于在外吃饭又贵又不合口味,只要有时间,他们都会自己买菜自己做,米是自己带的。

收割队的每一辆车上都有一张“跨区作业证”,凭它上高速可以走绿色通道,无需缴费。

6月,盛夏的风一吹,北方的麦子就依次熟了。

这次出门,邢体建备上了200个一次性口罩和三四套换洗衣服。和老邢一起出发的有十多个人,六台车。男士们的穿着比较随意,面色黝黑,眼角布满了深邃的皱纹。女士们则要“严谨”得多,除了正常衣物,她们还带了长沿帽子、遮掩头部的纱巾和一些护肤品。

老邢河南新乡人,是一名资深的跨区收割者,干这一行已经24年了,每年在全国各地跑。这支收割小队一般都是十多个人的规模,每年的收割路线要根据麦子的长势来定。大家出发、干活、结账、加油、吃饭都在一起,“都是信得过的兄弟和朋友。”

这个六月,他们的计划是先由南向北割河南的麦子,再一路往西走,到下旬抵达甘肃,再往后则是青海。总之,每到夏天,麦子熟到哪里他们就赶到哪里,一路艰辛坎坷。

6月3日,收割队伍连夜从豫西转移至豫东,到达时已是次日凌晨。“这里的小麦收割价格是每亩60元,比那边划算。”随着收割机的普及,老邢他们时常感到雇主压价厉害,挣点钱不容易。

6月14日,队伍到山西晋城遇到了麻烦。天黑后一户村民怕老邢他们不割了,就站车前不让走。老邢说是天黑麦子起潮不好割,答应第二天中午再来,村民始终不同意,就是不放行。情急之下,老邢打了110求助才脱身。

常年在外奔波,对此他们已经习以为常。

“我们没住过宾馆,就住车里或帐篷里,习惯了。”

“车上的水,可以在加油站加,一箱两三块钱,水够两个人洗澡洗衣服,女的不方便就拿毛巾擦一擦。”

“吃饭看情况,只要有时间,我们就自己做,我们带了小液化气罐,在外面吃又贵又吃不惯。”

“车出了问题都是我们自己修,除了发动机,我们什么都会,我们都是自学成才。”

“反正我们大家干什么都在一起,互相帮忙嘛。”

问到生活的点滴,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抢着回答。

每天最高兴的,是加油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正好聚在一起,方便分账。当天收入当天分,由一名推选出来的账房先生来记账,总数一除,各家平均。干得多,大家都高兴;干得少,大家就一起承担。

由于大家都是个体户,到了当地遇到个别不讲理的东家,难免有被欺负的时候。有些地方不愿按面积算钱,一定要按产量计算;有些东家喜欢在测量上做文章,总觉得老邢他们手里的测量仪器没自己的感觉准确;还有的很蛮横,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站在车前不让走……所以大家更喜欢结伴出行。

“绝大部分村民都是很好的,看我们割得细致,有的还送我们水果吃,非常客气的。”老邢说。

6月20日,队伍在连霍高速上跑了一整天后,终于从河南新乡到了甘肃天水,刚准备大干一场,第二天早上突然就下起了雨。由于麦子被淋湿没法收割,大伙儿只好把车停在路边上,等天晴后雇主再来跟他们联系。

甘肃天水原来是著名的麦客之乡,当年很多当地人在麦收季节会带着镰刀出远门,靠卖苦力挣钱养家。如今,这里已经很难再找到过去的那种麦客了。

“我认识的人中已经找不到还干这个(麦客)的了。”40岁的天水市甘泉镇高庄村村民白艳江说,如今村民们只在机器能开进去的地方种麦子,高山陡坡上都种了苹果、花椒和樱桃等经济作物。

“现在收一亩麦子只要几分钟,过去靠人收,一个熟练的老麦客要从天亮割到天黑,割回去还要用石磨去皮,又累又麻烦。”谈起麦收变化,今年58岁的吴礼学笑着说。老吴和老邢是老搭档,割麦子的经历比老邢还要丰富。

尽管效率更高,收麦质量更好,但他们收费在过去十几年里却基本没有涨过,一直维持在几十元每亩的水平。“现在是人工割麦子的少了,机器多了,人工费上涨了,但机器费用下降了。”老邢分析。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越来越多的收割机开进了山区,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农机上高速都有绿色通道,使得像他们用的这类收割机越来越普及。

这些年,老邢带队出去作业,凭着勤劳也攒下来一些积蓄,不仅自己的收割机换了好几代,还给刚结婚的儿子在村里建了个三层楼房。他的儿子则在村里开了个店,卖农机配件。

“今年肯定是丰收了。”望着一片片金色的麦田,老邢感叹道。

新闻推荐

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昨日举行

【新华社台北6月22日电】(记者石龙洪王爱华)2019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22日在台北举行。这是两岸连续第六年异地同...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每年芒种前后,翻滚的热风自南向北掠过苍茫大地,麦子便熟了。麦客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他们是把家安在车轮上的职业收割者,追逐着金色麦浪,把丰收带到千家万户)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