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退休的孙惠铭在车间工作,回忆起当年炼钢转炉流出第一炉钢水时的场景,内心依然澎湃。
十九大代表王云平是酒钢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
技术人员在车间认真检查,严把每一批产品的质量关。
1985年12月26日酒钢炼钢工程投产,工人提取第一炉钢水样本准备送交化验。(资料照片)
自动化控制让管理更科学、更精确。
工人从车间走过,脸上洋溢着微笑。
1985年,炼钢转炉流出了第一炉钢水,19岁的孙惠铭看着火花四溅的场景,兴奋地高呼起来。自此,酒钢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如今,即将退休的孙惠铭提起当年的场景,眼里闪动着喜悦的光芒。几十年来,他兢兢业业工作,渴了喝凉水、饿了啃干粮,有时候一连几天白天黑夜连轴转,但从不叫一声苦,坚守着酒钢的“铁山精神”。
5月13日,在酒钢集团碳钢薄板厂热轧作业区“王云平劳模创新工作室”内,10多名团队成员与党的十九大代表、工作室负责人王云平一起学习探讨业务。“我刚写好工艺技术方案,近期就可以给兰州一家企业生产300吨X65管线钢。”酒钢集团钢铁研究院产品研发正高级工程师王云平热情直爽的性格,正如热轧生产线上火红的钢带,“现在生产这样的产品已经很熟练了,10年前,管线钢的订单满天飞,我们干着急,造不出来啊!”
王云平的父亲是第一代酒钢人。1994年,王云平大学毕业后回到酒钢,成为第二代酒钢人。25年来,王云平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对技术钻研和产品质量情有独钟。“创新要落实到每个技术细节中、每个工艺方案中、每个出厂产品中。”
酒钢人以敢为人先的劲头,锐意进取的精神,在茫茫戈壁建成了西北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成为嘉峪关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 婕
记者手记
永远的“铁山精神”
郁 婕
5月中旬,戈壁钢城树木葱绿,湖光粼粼。
走进酒钢集团炼钢车间,现代化的流水线设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王云平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位“钢铁女创客”王云平和团队队员热火朝天地探讨业务;热轧生产线上,一条条钢带如红流翻涌……酒钢人不懈奋斗的身影令人感慨万千,上一辈酒钢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战严寒、斗酷暑,新一代青年标兵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着“铁山精神”。
“铁山精神”是几代酒钢建设者用勤劳、心血、汗水和智慧,经过长期奋斗拼搏,孕育创造和提炼升华的宝贵财富,成为支撑酒钢发展大业的重要精神力量。令人欣喜地看到,新时代的酒钢人,接过“铁山精神”的火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书写华彩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文洁)6月19日是第7个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低碳行动,保卫蓝天”。日前,省生态环境厅开展...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