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闻 兰州市 嘉峪关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 定西市 陇南市 平凉市 庆阳市 临夏州 甘南市
地方网 > 甘肃 > 甘肃新闻 > 正文

【博之美物】与“觚”的邂逅

来源:甘肃日报 2019-03-21 04:36   https://www.yybnet.net/

木觚(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藏)

铜觚(天水市博物馆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闵媛

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用什么当作书写材料?用树叶、动物的谷壳、骨头,或许是金石,抑或是对竹木的利用——简牍等,其中有一种书写材料并不为人们所熟知,那就是木觚(gū)。那么,“觚”究竟为何物呢?

作为书写材料的木觚

觚的家族并不庞大,在古代主要是日常用具,有铜觚和木觚两种。铜觚和木觚,都是以其有棱有角,同称为觚,而在形状、质地和用途上,却是截然各异的。

木觚,是用竹木制作的书写材料,属于简牍文具一类,通行于战国乃至魏晋时期。铜觚,则是青铜制造的酒器,属于礼器一类,盛行于商周时期。

作为书写材料的木觚,多以竹、木削成,虽属简牍一类,其形式却与简牍截然不同。按照古代简牍制度,削成较薄较窄的竹片或木片,叫做简;削成较厚较宽的竹板或木板,叫做牍;削成四棱(四面)、六棱(六面)、八棱(八面)的木条,则称为觚。觚的每面都能书写,容纳字数较多,因此,每被用于习字、草拟文稿以及抄录经书充作读物等。唐苏鄂《苏氏演义》称:“觚者,校也。学书之牍,或以记事,削木为之,其形或六面或八面,面面皆可书。以有棱角,遂谓之觚。今或呼小儿学书简为觚木。”

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西北汉代边关烽燧遗址内,曾发掘出土多件木觚。这也许是某个烽燧一名戍卒反复纂写的一件木觚。穿越到古代,想想那些士兵们用木觚记叙言事是多么不容易,没有纸张的便利,只有一根根木条消除孤寂。

晋代陆机所写的《文赋》中,有句:“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古代操觚,如同现在的抽出纸张写文章;率尔,乃指轻率,不经意。陆机所写操觚率尔,是说自己的文章没有写好,不能令人满意,表示作者的谦虚。由此可见,觚作为书写材料,晋代还在使用。

到了宋代,纸张大为流行,而且能制造质量极佳的绘画用纸,简牍已弃用。但用在文人笔下,往往喜欢以旧词替之。如“操觚”一词,每见指为执纸思索写文稿。

习惯了纸张的我们,想象一下,古人坐着,一手执木,一手执笔,记述言事。

一件件木觚上面,勾连着历史和过去,我们在这头,古人在那头。

作为青铜酒器的铜觚

在《看得见的古人生活》一书中,对觚有这样的描述:“觚是一种盛行于商代的饮酒器,相当于现在的酒杯。觚的名称,为宋代人所起,是否就是那时所用的觚,现无从查考。相较于其他酒器,觚的造型因瘦长而最具曲线美。在商代,常见觚与爵配对而出,应是一起组合使用的。爵一般用来温酒或滤酒,而觚就是直接饮酒器。温好的或是滤好的酒由爵倒入觚内,从而让人们所饮用。”

作为酒器的铜觚,是一种长身、细腰、阔底、大口的器皿,一般多为圆形,身饰饕餮纹、夔纹等,也有雕铸成镂空花纹的,非常精致。方形觚比较少见,口大而平,身饰饕餮纹、蕉叶纹、四瓣花纹等。不论圆觚或方觚,共同的特点就是器身有四棱,方形觚还有八棱者。

春秋开始,维系周代王室的礼制渐衰,礼器渐废或更换,到了战国,铜觚已不再是人们生活中常常使用的器物。

觚字本意即为棱角。酒器器身有四面、八面棱者,便以其形命名为觚。到了春秋末和战国初期,铜觚的形制已不如西周规整,棱角不甚明显,甚至消失,而仍名为觚,以致引起孔子的不胜感叹,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孔子曾感慨:“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觚而失其棱,这是礼崩乐坏的不幸征兆,名实不相符了,重视正名的孔子怎能不以此感叹世道的变化呢。

新闻推荐

院/士/抗/癌/新/视/点 《消灭与改造并举》公益赠阅

作者简介:汤钊猷院士,国际抗癌联盟(UICC)理事,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由于汤院士在癌症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两度获得“国家科技...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博之美物】与“觚”的邂逅)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