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晚,中国作协《诗刊》2018年度“陈子昂诗歌奖”在四川遂宁颁奖,现场揭晓8个重量级奖项。其中,最受关注的10万元大奖“陈子昂年度诗人奖”桂冠,由甘肃诗人阿信摘得。
诗人阿信在圈内早已是名声在外,但网络上很少找得到有关他的资料,低调的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诗歌是怎样创作出来的?独有的风格说如何形成的?这组获得十万大奖的组诗又是怎样诞生的?红星新闻记者为你独家专访了“陈子昂诗歌奖”的大奖得主,从诗歌到生活,还原一个真实的阿信。
“诗歌就是生活”
记者:当得知自己获得《诗刊》陈子昂诗歌奖年度诗人奖的那一刻,心情是怎样的?
阿信:当然很激动。《诗刊》是国刊,《诗刊》年度奖,分量很沉,尤其前几届获奖者,个顶个棒,俱是当代名诗人、鲁奖得主,追随他们我既感兴奋,又觉得很有压力。
记者:能否给读者介绍一下自己,平日生活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爱好、如今的工作?
阿信:我其貌不扬,放人堆里,你怕是很难找得到。生活中的我比较随性,喜欢安静,爱旅行、读书、写诗、奕棋。目前在甘肃一所民族高校任职。
记者:你是如何接触到诗歌?何时开始提笔创作的?有多少年的诗歌创作经历?
阿信:上大学时接触到诗歌,加入了西北师大诗歌协会,应该是1984年。1985年在《飞天》“大学生诗苑”发表处女作,到现在整整35年。
记者:诗歌对你意味着什么?
阿信:诗歌就是生活。是完全的融入,彼此不能分开。
“曾经有10年灵感枯竭”
记者:你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海拔3000米的小镇上,生活了近30年。小镇生活,甘肃的气候。人文环境,对你创作有哪些影响?
阿信:甘南气候严酷,高寒缺氧。甘南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地区,长期在这里生活,在汉文化的血液中,融入了民族文化等因子,这大概构成了我的背景,而这一切,又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写作。
记者:你有灵感枯竭的时候吗?
阿信:有啊,2002年到2012年,几乎十年时间,我停止写作,离开了诗歌现场,那是真正的无以为继,没法进行下去了。不过,现在好了,“诗神”又一次眷顾了我,她现在就在我身边。
“真正的动力来自兴趣和自觉”
记者:你读到什么样的作品算得上一首优秀的诗歌?你比较喜欢的诗人有哪些?
阿信:这似乎涉及所谓的好诗标准。我不认为会有这样一个现成标准。我偏爱有生命感、存在感和具有想象力的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但有张力的诗歌语言。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喜欢的诗人很多,古代的,当代的,中外都有,那会是一串很长的名单。
记者:《诗刊》主编李少君说你之前多次被列入诗刊年度诗人名单,如今终于获得此奖。你觉得诗歌奖对于一个诗人而言有着怎样的孵育作用?
阿信:近些年我的主要作品几乎都发表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少数的几家刊物上,进入《诗刊》年度奖的视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当然,可能也有编辑和评委对来自边地的诗人的偏爱和宽容。
记者:事实上,你是成名已久的诗人。如此坚持写诗的动力来自什么神秘力量?
阿信:是坚持吗?我觉得是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件事情,他就会长久浸淫其中而忘掉时间,就像你可能喜欢运动,有人会沉迷网游。真正的动力来自兴趣和自觉。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理)近日,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申报的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中国-塔吉克斯坦食...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