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飞机、火车、客车票不好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车返乡。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不少人都有租车被“碰瓷”“宰客”的经历,因为合同规定模糊、监管空白等问题,出现纠纷时却只能自己“糟心”。春节租车回家,一定要当心留神,监管部门也应及时出手,把行业的“坑”填上。
租车出行却遭遇连环“坑”
市场调查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驾驶员数量已超过3亿人,驾驶员和汽车保有量之间有很大缺口。经济水平的增长、生活方式的改变、自驾出行习惯的养成等因素叠加,让租车成为新的出行选择。然而,与快速发展的市场规模相比,市场秩序却成为滞后的短板。
不久前,北京市民田女士到内蒙古赤峰市旅游,从赤峰郡逸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租了一辆汽车,付了5000元押金签了合同,约定当晚还车。拍了几张汽车外观照片留证,几人便开车上路,但还车的遭遇却让她始料不及。
当田女士电话联系还车时,得知田女士晚上将乘飞机离开赤峰,租车公司负责人刘某“主动”提示,可在机场还车。但在多次电话催问后,刘某迟到40多分钟才“赶到”。田女士说,刘某看完车,就说“车头、左后门有划痕”。而田女士租车时拍的几张照片,证明划痕早已存在。而后刘某又提出,方向盘有异响。尽管田女士有异议,但飞机不等人,她只能匆匆乘机离去。
次日一大早,双方电话约定,由田女士在当地的亲戚和租车公司一起检测车辆。没多久,田女士就接到租车公司的电话,称车已单方面“检验完毕”。租车公司发来的报告单称,“车辆底拖部件松动,造成防冻液渗漏”,要求田女士签字扣除押金。
记者电话联系了租车公司负责人刘某。刘某称,检测发现汽车外部划痕和方向盘与租车人没关系,而汽车底拖部件存在故障,租车人需要承担修理费,费用将从5000元押金中扣除。
记者采访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经查租车公司具备工商执照,但类似情况交管部门难以处理,建议租车人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由于合同漏洞、租车时检查不仔细等问题,不少消费者租车容易还车难。
“坑人”套路不少
记者采访发现,消费者在租车时,押金、保险和违章处置等三大领域问题反映集中。
押金——车退了押金退不了。按照租车行业的通行“规矩”,租车公司在消费者还车后,可暂扣押金一个月,待结算完所有违章等事项后再退还押金。但一些公司良莠不齐,车退了押金没了。贵州省贵阳市有消费者反映,还车很顺利,可在等待退押金过程中,经营商关机、关门玩“人间蒸发”,5000元押金一直退不回。
保险——买了保险保不了。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在租车时强制必须买交强险,但很多公司设置了霸王条款,出事了还得自己全掏腰包。一些租车公司会卖金额更高的“全险”,号称出事故“全包”,但合同中又设置了例外条款,不少项目也难以赔付。地方交通管理部门介绍,有的汽车租赁公司甚至故意隐瞒承保范围,导致承租人在索赔时发现保险内容与汽车租赁公司官网公布的不符。
违章——还能“买分私了”。北京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10月在神州租车西安北店租车开去甘肃。此后神州租车告知其在甘肃违章:超速50%,依交规要罚200元扣6分。而当地神州租车还“贴心”服务:400块钱一分就能从公司“买分”,如果嫌贵“还可再商量”。消费者自己向违章发生地区交管局查询,得到的答复竟然是:没有查询到违章信息记录。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徐晓兵为落实中央减税降费精神,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省财政厅、省税务局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