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正在进行中,有政协委员在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稳住人才,解决宁夏缺少人才的问题。
其中,1月28日下午,澎湃新闻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张韧刚处了解到,他在政协会议上作了题为《人才要“引”更要“稳”》的大会发言。张韧刚讲道,即便宁夏出台了人才领域的优厚政策,但短短三年时间,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林研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流失的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仍有53人之多。
这一数据令人扼腕,张韧刚总结了几个原因。
他认为,首先,不沿边不靠海,地理位置是劣势。
他回忆道,北方民族大学人事处处长曾在和他交流的时候表示,“引进人才,最优是沿海、其次是内陆、再次是西部。就西部而言,甘肃的优势也比宁夏要大。”
宁夏大学人事处处长也曾向张韧刚坦言,“由于区位的劣势,引进人才计划每年都难完成。宁夏大学2018年计划引进100人,实际上会研究的75人,由于种种原因,当年能到校的只有35人。”
其次,一些明确的优厚政策落实难,一些优厚政策又产生了反作用。
《宁夏高层次人才优厚待遇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落实中,产生了一些“负效应”。张韧刚解释,总体而言,这个《办法》对宁夏引进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些许不妥。
比如“安家费”。2017年以后引进的“新”博士,自治区财政一次性给予20万元,各高校也拿出50万元不等的资金进行补贴,而在这之前来宁贡献了很多年的“老”博士却无此待遇。
比如职称评审,“新”博士入职3个月就能评副高,“老”博士却需评上讲师后至少再等两年。这种新进人才“后来居上”的现象,容易造成“老”博士的心理失衡,产生离职情绪。
在张韧刚看来,这是“引来女婿气走儿子”。
再比如配偶工作、子女就学问题。按照《办法》要求,用人单位须在3个月内解决高层次人才相关待遇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打折扣”的现象。
以宁夏医科大学为例,仅2018年就有2名拟引进博士因配偶工作无法解决,放弃到校工作,还有2名已就职博士的配偶仍在家待业。而这些引进人才的子女入学也出现问题。“以“就近入学”替代了“在父母服务(居住)地的市、县(区)内的优质公办学校就读”的待遇。”张韧刚说。
问题清楚了,解决问题只需对症下药。张韧刚建议:薪酬待遇上要加强探索、舍得投入。更要尊重人才的个性、包容人才的缺点、宽容人才的失误,不揪辫子、不扣帽子,更不能打棍子吓跑人才。
此外,要全面落实宁夏已经出台的各项引才政策,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比如对来宁人才户籍签证、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创业投资等,实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帮助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让科技创新者无后顾之忧,全心全力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人才真正需要的不仅是面朝大海的环境,像张韧刚在大会发言里所写的:稳住人才,关键是用好人才、尊重人才。应该给每一位人才创造个人价值的机会,给他们一项事业、一个平台、一份认可。
回顾2018年,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政策吸引人才,媒体称之为“抢人大战”。
在西北地区,西安曾抢先一步,2017年3月1日出台“三放四降”政策,即“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降低买房入户条件、降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的社保缴费年限”。
据《华商报》报道,这一号称史上最低门槛的户籍政策,在实施了14个月的时间里,新落户人数超100万。
之后,2018年1月,宁夏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该政策推出18条人才新政,目标是未来5年,通过培养引进壮大人才队伍,实现全区人才总量接近100万人的目标。
新闻推荐
省政协委员王克太、苏孜、李维君联名提案建议 通过数字化服务 让文溯阁《四库全书》走出“深闺”
本报讯(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欧阳海杰首席记者刘琼)位于兰州北山九州台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是甘肃省国宝级文化资...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