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绿
过去的2018年,全省上下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推动甘肃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来之不易的成绩同时,也冷静客观地分析了甘肃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今年全省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会议指出,经济发展的根基在实体、在产业。各级各方面要围绕“强产业”抓发展,牢固树立产业兴省的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研究产业、培植产业、壮大产业,在全省形成大抓产业的浓厚氛围,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从中不难看出,为了实现兴省富民这一宏伟目标,“强产业”已成为共识,而抓产业“干货”则是关键。
抓实体、抓产业的导向目标是清楚的,但又绝不是“胡子眉毛一起抓”,核心是要抓住产业的“干货”。现在产业门类那么多,我们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综合自身条件和市场所需,精心选择产业方向,持续发力培育壮大,切不可什么都去搞,更不能心血来潮见风而动,看到别人搞什么就盲目跟进,什么都搞,结果什么都搞不成。抓产业发展既要符合新发展理念,更要符合甘肃省实际情况,走自己的产业之路,走特色产业之路。
抓产业首先要紧扣国家政策导向,突出契合性和约束性来培育产业。这是产业布局与发展的方向,任何时候都要贯彻和体现到实践中,绝不能出偏差。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和对接国家层面的产业布局、产业规划、产业政策,高度重视甘肃省产业发展与国家产业战略的契合性。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国家确定的产业负面清单,坚决不搞低水平重复的产业,坚决不搞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强化产业布局的约束性。甘肃省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崛起导向,着力推动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加快提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紧盯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跃升,加大“改旧”和“育新”的力度,在高端智能石化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新型有色金属材料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抓产业同时要紧扣资源禀赋优势,突出特色性和融合性来培育产业。资源禀赋优势是基础,特色发展才是出路。甘肃省各地发展产业,一定要注重弄清自己的优势所在,要在特色项目、特色产业上花大气力、下大功夫。甘肃省有特殊的气候资源、丰富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既可以打诸如优质杂粮、有机果蔬、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业产业牌,也可以打特色文化产业牌、特色旅游产业牌,还可以打产业的融合牌和联动牌。
抓产业还一定要紧扣现有产业基础,突出集聚性和高端性来培育产业。去年前10个月甘肃省芯片产量已占到全国芯片总产量的19%,位居全国第2;而中核龙瑞核产业园、近物所重离子治癌设备产业化等项目的推进,未来核产业可形成3000亿元到4000亿元的产值。这是许多人没想到的。所以说,现有产业的改造提升和延伸拓展是抓产业的基础和前提,而高新高端产业才是未来。一方面要利用甘肃省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全国的重要地位,谋划上马一批链条延伸和技术项目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又要瞄准集聚性和高端性来培育适合甘肃省地域特色的战略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把现有的一些苗头好、潜力大、成长性强、有前景的产业首先做大做强,形成一批产业“干货”。
“困瘁而益坚,穷否而不悔。”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甘肃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爬坡过坎期,产业兴省至为关键。所以,今年全省上下一定要凝心聚力,大胆作为,紧紧抓住目前甘肃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动能转换窗口期,力争在产业兴省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新闻推荐
1月19日晚,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的“春绿陇原”文艺展演之新编秦腔历史剧《许铁堂》,在兰州...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