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为民营企业解困的政策措施,但是受抵质押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一些信贷环节手续繁琐等多种因素影响,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为了防范各种市场金融风险,对信贷资金的投放颇为审慎,贷款主要集中于国有大型企业,导致民营经济的信贷不增反降,甚至面临被直接抽贷或断贷的风险。造成这种融资现状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民营经济存在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产权不明晰、经营不规范、信用等级低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无法达到银行放贷门槛的上线,缺失了商海大潮中的一个“稳”字。
面对市场这枚“硬币”,金融机构与作为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都不过是这枚“硬币”的两面而已,正所谓“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金融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说,金融机构主动承担起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使命和责任,与民营经济一道同舟共济、同兴共荣、共同发展,既是“利他”之策,更是“利己”之举。
那么,作为金融机构,首先要做的就是直面民营经济的现状,主动创新金融产品,让民营企业有可贷之金,有支撑血脉运转的“生命之源”。要把国家在普惠、农业、绿色、科技、创新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活学活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金融政策的杠杆和兜底作用,不要让好的政策“蒙头睡大觉”。作为掌握着融资渠道主力军的金融机构,不要被经济大环境绑缚了手脚,要本着发展为第一要务的使命感,立足实情,灵活施策,在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的基础上,健全联合授信机制,大胆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积极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和信贷产品。特别是对那些有市场前景、有技术实力但暂时出现资金流动困难的民营企业,要积极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简化授信审批流程,不能戴着有色眼镜,不问青红皂白就对民营企业随意抽贷、断贷,以免造成“损人不利己”的两败俱伤。
商场如战场,“一言为重百金轻”的诺言在口头抑或在契约上,往往会打上让人难以信服的“折扣”。所以说,金融机构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上,要完善和创新担保机制,不能落下个“折了夫人又折兵”的窘境。如金融服务公司在加强与各金融机构合作的同时,可学习借鉴甘肃省甘肃银行的“见贷即保”合作模式,建立健全项目互荐、联合评审、贷款发放限时办理、“政银担企”四方联动机制。再比如,金融机构可在信贷产品创新上下功夫,主动开通一些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信贷新品种,如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动产抵押贷款、个人委托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等,建立联合授信机制,用好风险补偿和担保基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及时足额发放贷款。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进行联保、互保贷款,也不失为一个抱团取暖、互利共赢的有效举措。
“跳出山界外,极目楚天舒。”民营经济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中梗阻”关键在融资渠道的拓宽上。所以,对于那些有市场、有前景、有竞争力的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其辅导培育的力度,鼓励并帮助他们在国家和省上的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实现多领域、多层级的市场挂牌、转板、上市、交易,进而创造机遇、占领市场、赢得未来。除此之外,扩大债务融资规模对拓宽融资渠道也至关重要,金融机构要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掌握综合运用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债等融资工具的能力和水平,使其在合理合法操作的前提下,用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用明天的钱干今天的事。
“业广因功苦,拳拳志士心。”当然,民营经济要想从低谷跃上高峰,还必须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苦练内功上下功夫,而民营企业家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讲正气、走正道,做到聚精会神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唯此,方可实现蜕变。
新闻推荐
12月27日,在甘肃中医药大学和平校区师生活动中心小礼堂的舞台上,中医药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的师生共同演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