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但秦腔新创剧目却不够丰富,老腔老调,年轻人不爱看。我们不能光吃老本,落伍于时代,我们要为广大观众奉献更多更精彩的剧目。”12月7日,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市西秦腔研究院副院长袁丫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1岁时,袁丫丫成了艺校生,从此秦腔成了她毕生的追求。“那时候条件差,剧团场地年久失修,外出演出也很艰苦,冬天冷风直往腰腿里吹,像灌凉水一样。”回忆刚唱戏的时候,袁丫丫记忆深刻。体制机制改革更是一夕之间打破了“铁饭碗”。“当时大家都很惶恐,好在不久都适应了。”袁丫丫笑着说。
受改革开放大潮的引领和激励,袁丫丫和她的同事们不囿于传统,在传承发扬传统秦腔剧目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创排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剧目,展现改革开放新生活。
秦腔现代戏《山里红》、新编秦腔历史剧《麦积圣歌》、《大秦文公》、《水洛城》等优秀剧目先后面世,获得巨大成功。袁丫丫也先后夺得“中国秦腔四小名旦”和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除兰州以外地市级基层院团唯一梅花奖,袁丫丫的艺术人生由此走向巅峰。
“在下乡演出的过程中,我亲眼见证着乡亲们从以前简陋的土坯房搬进现在别墅式的新农村,我们也登上乡村大舞台表演,许多人还开着车来看戏,打扮谈吐与城里人没差别。”亲身经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袁丫丫感触颇深,“在戏曲界,这种变化更深刻更广泛。我们秦腔研究院传统戏连演不断,好戏层出不穷,观众叫座,唱出了主旋律,唱好了天水事。”
袁丫丫表示,将不忘初心,和同事们不断研究探索,传承创新秦腔艺术。唯此,才能不辜负秦腔,不辜负时代赋予的机遇。
(记者 何郁)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记者宜秀萍)按照国家卫健委相关要求,省卫健委12月20日发文,确定10种地方病定点医疗机构。今后,这些地方病的诊断治...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