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想到,我讨要了大半年都毫无说法,在你们这里,竟然几个小时就有了结果,这回孩子的学费可算是有着落了。”7月23日,甘肃籍民工刘某拿着刚刚制作的调解书,不停地向办案法官道谢。
据了解,去年6月,刘某远离他乡,来到洛川县城打工维持生计。来到包工头韩某、马某所承包的工地务工,到年底结算时,欠刘某1.3万元工资无法及时支付。尽管刘某多次向二人催要,但他们以合伙人之间的账务没有清算为由,拒绝支付所欠工资。刘某遂申诉至相关职能部门,虽经过多次调解,但韩某、马某二人在支付了1000元后竟然玩起了“躲猫猫”。刘某无奈之下诉至法院,要求二被告支付剩余的1.2万元工资。
该案于7月23日受理时,便转入速裁中心,启动速裁机制开始审理,法律援助中心获悉后,立即委派律师介入提供法律服务。由于二被告身在异地无法出庭应诉,承办法官便通过电话联系之后,运用微信平台向二被告送达了相关诉讼材料。同时,对还款的期限和数额等在微信上进行了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通讯员范孝明冯延宏
新闻推荐
新华社兰州电(记者梁军)为激励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甘肃省近日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长期扎根乡村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可破格晋...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