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参事室
“一带一路”是甘肃最大的发展机遇,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南向通道(简称“南向通道”)是“一带一路”的合龙工程,兰渝铁路作为该通道的延伸,实现了东南亚与中西亚、“一带”与“一路”、我国西南与西北三大区域的联通。甘肃特别是兰州作为这三大通道的交汇点,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为甘肃促进对外开放、发展枢纽经济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建设通道是手段,共享通道是关键,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根本。只有树立这种思想,才能厘清工作思路、精确确定工作目标、拿出切实可行措施、真正抓住历史机遇。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对广西防城港、东兴、凭祥等地的初步实地调研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与建议。
一、重点催生一批新企业、新模式和新平台
以丝绸之路信息港平台为基础,以物流信息系统为中心,构建南向通道的兰州信息互联平台,将物流企业的订舱服务、追踪查询、预制作业计划、一体化通关、单证服务和保险理赔等核心功能纳入其中;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孵化器,大力培养现代复合型物流人才,为甘肃物流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建设大兰州核心物流园区,尽快完善南向通道的供应链。
甘肃以兰州国际陆港投资公司和省物产集团为股东,刚刚共同组建了甘肃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作为南向通道和中欧班列的省级运营平台。笔者认为,应同时建立民营的第三方物流平台,让两者平等竞争、优势互补。
二、进一步发挥学会等行业组织作用
甘肃物流学会是西北第一家、国内第四家省级物流行业学术团体,2013年获得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5A”级证书,是政府、企业与高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目前拥有200多个来自铁路、公路、民航、邮政、管道运输、工业、商贸业、第三方物流、高等院校等部门的会员,已成为西北首家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产、学、研的非营利性物流社会团体。将目前政府部门承担的一些任务划给这种行业组织,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不仅符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南向通道建设功效。
三、转变观念,借船出海
尽管甘肃省已开通货物贸易“国际班列”,但本地货源严重匮乏,高附加值的货源主要是甘肃高价从我国东部地区买来的,当地货源以矿产和以苹果、药材、马铃薯等农副产品为主,回程班列货源更是严重不足,国际班列的开行并未带动甘肃经济发展。从货源上看,目前甘肃尚不具备发送国际班列的能力;从财政补贴上看,甘肃更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议甘肃不应以发送国际班列多寡为追求目标或考核标准,应借船出海——积极与重庆、成都等地联合,为其国际班列组织与补充货源,不仅能将甘肃产品卖出去,也能将甘肃需要的产品买进来。建议将以前用于国际班列补贴的部分财政力量,转移到支持本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上。如前所述,目前通道上包括重庆在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都面临货源短缺窘境,甘肃借船出海,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四、以东盟十国市场为重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南向通道,对于深度挖掘中国(特别是甘肃等西部省份)和东盟的贸易潜力,扩大各领域的投资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撑作用。把东盟作为甘肃的重要国际进出口市场。除发达国家和地区外,甘肃的主要出口方向长期聚集在东盟诸国,这是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决定的,只有顺应客观规律,才能符合甘肃快速发展需要。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的南向通道建设,客观上也为甘肃开拓东盟市场提供了机遇与条件。
五、成立专门研究机构,为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提供智力支撑
建议甘肃省政府专门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该机构应通过面向全国(至少全省)选拔相关人才、重新组建一个机构,这是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现实要求。因为,从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开拓国际贸易市场角度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更是甘肃省的重点区域,但这些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很多,需要长期进行专门研究。这也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是甘肃省开拓国际市场所急需的智力支撑。
六、设立国际贸易与物流信息网上查询平台
参照商务部做法,在省商务厅设立国际贸易与物流信息网上查询平台,使政府相关智库和社科规划部门的相关研究成果,能够及时为企业服务,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使政府服务企业工作便利化、制度化、常态化。
(执笔人:周克全,省政府参事室参事,甘肃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11日,甘肃省旅发委发布关于提高旅游安全意识的温馨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要在证件管理、人身、财务安全、交通安...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