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在学界一直被叫做“铜奔马”
绝大多数去兰州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的人,都不会错过这里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这座出土于甘肃武威的青铜器因造型优美一直备受关注,但对于它的名称,学者及历史爱好者多年来一直存有争议。近日,又有人对这件文物的名字展开了讨论,甚至有消息称“马踏飞燕”可能要被改名。对此,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7日上午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学界,大家一直称“马踏飞燕”为“铜奔马”,这个名字最准确,也是学界唯一的叫法,而在民间,只要大家喜欢,任何名字都应该被接纳。
50年前意外发现国宝级文物
甘肃省博物馆一位研究秦汉史的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马踏飞燕”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的雷台汉墓,是当地村民在挖土时意外发现的,它当时随墓内的另外200多件文物被一起发现,是其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北青报记者了解,“马踏飞燕”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由青铜器铸造,马的形象是三足腾空,另外一足踏在一只鸟的上面,整个青铜器也靠这只足支撑,这类造型的铜器在我国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5年3月,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并开始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用的就是“马踏飞燕”。凡是当选的城市,都会修建“马踏飞燕”造型的雕塑,“马踏飞燕”由此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
1986年“马踏飞燕”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网传“马踏飞燕”要被改名
“每隔一段时间,关于‘马踏飞燕\’应该叫什么的争议都会冒出来一次。其实到底该叫什么,在民间并没有一个结论,只能说‘马踏飞燕\’这个名字更容易被人记住。”甘肃省博的这位工作人员说。
他介绍,“马踏飞燕”现在陈列在“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最显眼的位置,也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家来我们这里,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来看它。”
不过“马踏飞燕”出土以来,关于其名字的争议也一直相伴。一些学者指出,“马踏飞燕”这个最广为人知的名字可能并不准确,“大家主要的争论焦点在于马蹄下所踩的到底是不是‘燕\’,因为燕子的尾巴是分叉的,而这座青铜器上鸟尾巴并没有分叉。”甘肃省博物馆的这名工作人员说。
北青报记者查询后发现,除了“马踏飞燕”外,这件青铜器还有“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多种叫法。近日还有媒体称,“马踏飞燕”可能会被统一改名为“铜奔马”。
甘肃文物局:学界只用“铜奔马”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之所以有“马踏飞燕”改名“铜奔马”的说法,是因为有报道称,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在本月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文物部门及有关领域的专家一直坚持使用‘铜奔马\’这一名称,我们认为是科学、准确和规范的,因此我们提倡统一使用‘铜奔马\’名称。”
北青报记者联系了马玉萍局长,她表示之前的报道对她的表达理解上存在一些偏差,她认为,在学界应该提倡大家统一使用“铜奔马”,但是在民间,大家如何称呼这件青铜器,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在学界大家一般都称呼‘马踏飞燕\’为‘铜奔马\’,在博物馆的介绍、文物存档、文物研究中,大家也都统一使用这一名字。”马玉萍说,“在民间,大家喜欢叫什么就叫什么,哪一个名字更传神,更朗朗上口,更容易被人接受,那它就是一个好名字。”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对“铜奔马”这个名字也不太满意
7日上午,北青报记者联系了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马玉萍表示,研究人员都继续使用“铜奔马”这个名字。不过她自己对“铜奔马”这个名字其实也并不太满意,因为这个名字只描述了青铜器中的马,却漏过了马脚下的鸟,“我们也欢迎大家能够给这件国宝起出更好的名字”。
北青报:“马踏飞燕”“马超龙雀”这两个目前较为广泛的名字都是谁起的?
马玉萍:“马踏飞燕”是目前大家对这件国宝最为普遍的称呼,之前有传言说这个名字是郭沫若起的,我就这个问题专门询问过甘肃省博物馆的老馆长,他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参与过接待郭沫若的工作。老馆长告诉我,当时别人向郭沫若介绍这件文物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了“马踏飞燕”这个叫法,所以肯定不是郭沫若起的,但是到底是谁,现在也无从查证了。
后来又有人提出了“马超龙雀”这个名字,并一度被传为是这件文物的准确命名,但实际上这个名字是学者牛龙菲在1983年的时候提出的,他当时的主要依据是《东京赋》里面有“龙雀蟠蜿,天马半汉”这样的描述,他觉得这座青铜器表现的就是“龙雀”与“天马”,不过这个名字传播度实际上并不高。
北青报:学界及研究者为何一直使用“铜奔马”这个名字?
马玉萍:这件文物是在1969年出土的,出土后不久就被送到了甘肃省博物馆,当时登记的时候,就是使用的“铜奔马”这个名字。
文物的命名是有一些要求的,包括简洁、准确、不能意会等,所以我们不能给文物起一些过于“诗意”的名字,而且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在评定文物等级的时候,也没有对“铜奔马”这一名字提出异议,所以这个名字一直是被学界所肯定的。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对“铜奔马”这个名字有一点儿不满意,因为这个名字只说到了青铜器中的马,漏过了马脚下的鸟,我觉得还是有一点儿不全面,不过文物在学界的命名不宜轻易改动。
北青报:文物部门会倡导大家不叫“马踏飞燕”而改叫“铜奔马”吗?
马玉萍:我们只是说在学界统一叫“铜奔马”,为了不会产生歧义,而其他人如何称呼文物则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只要大家觉得好听,有韵味,想叫什么都可以,我们甚至期待大家能够起出比“马踏飞燕”更好的名字。
新闻推荐
赫光。赫光,原名万锡绂,字季玺,1902年2月出生在甘肃固原县杨郎镇万家堡子村(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赫光8岁入...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