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闻 兰州市 嘉峪关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 定西市 陇南市 平凉市 庆阳市 临夏州 甘南市
地方网 > 甘肃 > 甘肃新闻 > 正文

语文篇:议论文阅读 北京四中网校语文组编写

来源:柳州晚报 2018-05-02 12:03   https://www.yybnet.net/

一、知识要点梳理

1.明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大多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即先提出论点,再组织论据证明论点。

也有将论点放在文末的,这是因为有些文章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

还有些议论文将论点放在文章中间,这是因为文章一开头便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并对这些事例或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当题目要求你找出中心论点时,首先应到文章开头部分找,然后再到文章末尾找,最后才去文章中间找。中心论点找出来之后,再用文中的论据去检验它。若论据能证明这个论点,那答案就正确无疑。

同样,当题目要求你找出某个段落的论点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论据的分类及作用

针对论据设题的考查方式一般有三种:

①要求考生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论据。

对这类问题只要将论据一一找出并简明扼要地概述即可。但应注意的是,概述事实论据时要注意每个论据都是有名有姓有事实的,不要表述不全。

②要求考生将论据进行归类。

这时考生要清楚,论据只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大类:将历史事件、生活中的事例以及具体的统计数据等归入事实论据,将名言警句、大家公认的公理、原理和科学上的定理、定律等归入理论论据即可。

③要求考生说出某一论据的作用。

对这类问题考生要清楚这样一点:论据就是为了证明论点的,而且它所要证明的论点一般都在它的前面,只要到它的前面去找即可找到。

3.论证方法的辨析及作用

常用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法——列举确凿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法——以阐述道理的方式来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法——用浅近的并为人们熟识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正反对比论证法——将正反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来证明论点。考生记清了这些,在文章中一一找出即可。

需要注意:以假设的事实进行推理的属于道理论证而不是举例论证。

当遇到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的题目时:一是比喻论证要证明的观点一般在它的前面。

二是正反对比论证的作用一定要记清楚,正反对比论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证明论点:一正一反,对比鲜明,论证就更有说服力,论点就能更稳地站住脚跟。

4.明确议论文的结构

(1)针对议论文结构设题,一般有两种情况:

①要求考生指出文章的结构形式

议论文结构有“横式”和“纵式”两大类。论证部分是从几个方面用几个分论点去证明总论点的就是“横式”结构;如果是顺着事物的内在联系,论证时层层推进的就是“纵式”结构。

②关键句或关键段的作用

如果是文章的开头段,其作用往往是提出全文中心论点,总领下文。

如果是末尾段,其作用常常是总结全文,强化中心论点,照应开头。

如果是文中某处段落,则应是承上启下过渡用的。

对于关键句,段首句用作提出本段论点,总领本段,段尾句用作总结全段,有时也用作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深一层的论证。

(2)议论文的语言:讲究鲜明、准确、有说服力,要逻辑性强、概括性强。

二、题型解读

【考例】①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我们把这种平民公益叫做“微公益”。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微公益”行动,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暖意。

②参与“微公益”行动的人能力虽微,但其散发的人格魅力芬芳远播。八十多岁的甘肃老人陈尚义靠捡垃圾的微薄收入,二十多年收养了45个弃婴;天津老汉白芳礼几十年蹬三轮车挣钱助学,惠及学生三百多人;新疆维吾尔族大叔阿里木靠烤羊肉串的收入,八年中资助贫困学生上百名……他们都是普通人,像大地上的一粒粒微尘,像大海里的一滴滴水珠。也许有人认为他们渺小,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诠释良知。他们灵魂深处溢出的芬芳,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彰显着普通人平凡中的伟大和崇高。

③发起“微公益”行动的民间组织力量虽微,但其产生的“正能量”却不可低估。他们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催生爱心、传递善良,带给人们崇善向上的希望;他们以爱传爱,以善扬善,汇聚成一股股爱的暖流。在湖北钟祥,“小红帽义工”集合起一群个体劳动者,他们坚持走街串巷做好事,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在江西丰城,活跃着一群“萤火虫”志愿者,他们以“萤火虫虽小,也要为社会送去微弱的光亮”的执著,将爱心传递。“众人拾柴火焰高”,当个人的想法上升为一个群体的意识的时候,当个体的行为演变为一个群体的自觉行动的时候,它的影响就会变得巨大而深远。

④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早已深深融进我们的血脉,成为有口皆碑的道德美谈。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的人对此产生了疑虑、困惑。他们看不到个人力量对社会的影响,变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看客,在他人需要帮助、遇到危难时态度冷漠。其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感,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就能积小善为大善,变小德为大德。孟子曰: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微公益”,____________。

⑤在当今社会,倡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微公益”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微公益”行动的滚雪球效应,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必将传遍神州大地,结出丰硕的果实。

题目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析】阅读议论文,可以这样找中心论点:(1)看标题;(2)看开头,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篇首;(3)看结尾;(4)分析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从而概括出论点,注意使用判断句或祈使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文末概括出来的,即第⑤段的第一句。

【答案】在当今社会,倡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微公益”是非常必要的。

题目2:分析文章第①~④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

首先_____________(不超过12字),其次___________(不超过24字),然后____________(不超过18字)。

【解析】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要注意一些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起承转合的提示词语,尤其注意开头和结尾的表述。回答时紧扣相关段落,注意字数的限制。文章第①段给“微公益”下了定义,第②段举例论证了参与“微公益”行动的人的人格魅力芬芳远播;第③段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论述了发起“微公益”行动产生的“正能量”不可低估;第④段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第⑤段归纳出中心论点,并预示了将来“微公益”发展的前景。

【答案】示例:(首先)明确“微公益”的概念, (其次)从个人和民间组织角度论证“微公益”的意义 ,(然后)指出当前倡导“微公益”的原因。

【考例】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题目1: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解析】议论性散文,有的观点在文中有明确的表述(开头或结尾,有的在题目中),而本文没有一句直接点明文本中心的话,需要考生进行概括,这其中的诀窍就在于利用主要文段的中心句进行归纳。此题要求概括文中的观点。主体部分的3~5段从三个不同侧面写出了作者对成长的理解,只要按要求组织成为一句话即可: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

【答案】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意思对即可)

题目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目的。本文开头采用的是“欲进先退法”,即在议论与传统观点相对的观点时,为了不致引起读者的误解,文章开头先肯定传统观点(退),然后再提出(或者引出)自己的见解(进)。这种开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有新意,自然而且有吸引力。“许多人”小时候与“我”一样有着幼稚的想法,都认为成长是因为年幼,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从下文的阐述中我们看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作者开头这样写就是点明讨论这个问题的必要性,自然引起下文对问题的阐述。

【答案】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具有普遍性,含蓄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题目3: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与以往经常遇到的承上启下句顺序不同,第二段文字的第一个分句启下,第二个分句承上。内容上的作用要扣住两个分句:明白了什么?明白了“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这是下文阐述的);成长不是怎样?成长并不是因为年幼,长大就不再需要努力(这是上文阐述的)。

【答案】内容上,强调小时候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意思对即可)

题目4: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此题考查比喻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要锁定区域——第四段,“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明“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还是“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仔细琢磨,前者没有把道理说明白,后者是直接扣成长这个主题来揭示的。通过这个比喻说理,能够使所说的道理形象化,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答案】道理: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好处: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意思对即可)

友情提醒

策划:赖柱武

每周中考各科目复习模拟题依次排序如下:星期一(政史),星期二(化学),星期三(语文),星期四(英语),星期五(数学),星期六(物理),敬请关注。

新闻推荐

“绿色”铺就脱贫路——漳县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纪实

漳县新联村发展生态旅游脱贫致富。(资料图片)通讯员何继强周诗苑四月的武阳大地,天空澄净清新,河水清洌可鉴,田野绿波涌动。放眼望去,满目葱茏,青翠透心。徜...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语文篇:议论文阅读 北京四中网校语文组编写)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