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溪
甘肃省朗诵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著名播音员、演播艺术家。从事播音主持30多年,擅长文艺作品的演播。由他播音主持的多部作品获省部级大奖,其中播音作品《千古绝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母亲的歌声》获全国“广播影视文艺大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甘肃赛区评委。
临溪,四川省著名的播音员、演播艺术家,与他聊天耳朵是极其享受的,心情也是格外的舒爽。正如临溪告诉记者的那样“语言是人传递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美的声音能抚慰人的心灵。在我播音工作的31年时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语言是一种艺术,就如同唱歌,人们常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就是丝弦乐器不如竹制的管乐器好听,竹制的管乐器不如人的声音好听。语言,已经成为了我终身爱好的事业,是能带给我快乐的事情。”
临溪从小就生活在兰州,20岁以前的他一口的“京兰腔”,更别说将“说话”当成一件喜爱的事情去做了。那时他喜欢的是声乐,但正是声乐老师对他说的一句话,让临溪开始学习“语言”,也让他与语言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83年,当时的临溪与一位来自甘南的学生一同在一位声乐老师那里学习唱歌,在练声休息时老师对他们说:“小临的普通话没有才让说得好啊”。就是这样一句话,让临溪很受伤害,普通话是他的母语,但却没有藏族的才让说得好,倔强的临溪下定决心要将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口耳之学,就是要多说,还要多听。从下定决心开始,临溪每天晚上都要听收音机,并且录下来,第二天对着报纸跟着读,而这一学就是4年。临溪告诉记者:“一件事情,如果能带给你快乐,那么自然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在我学习语言的4年时间里,广播是我最好的老师,我也从中听到了声音的美,美的声音能抚慰人的心灵,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让我深深爱上了语言艺术。”
4年的时间,不仅让临溪的语言能力迅速提升,更让他深深喜欢上了语言艺术。时间到了1987年,当时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成立的广播剧团开始招人,临溪决定去试考一下,没想到一试就考上了,从此他开始了播音、主持的工作。临溪说:“进入广播剧团后,我先是演播广播剧,后来电台从剧团挑了些人做主持人,我被选上去主持节目,一直在电台播文学作品。我的老师不是播音出身,他是文学编辑,他对播音好与坏的评判标准很‘简单\’,就是他听着舒服不舒服,他听着舒服就是对的。记得当时我的普通话虽然过关了,但对于播音的把控还没有很好的掌握,一开始拿到稿件后就是单纯地读出来,这时我的老师就会对着我大喊‘说人话\’。当时不理解,但在之后的30余年的工作中我一直在为‘说人话\’三个字而努力奋斗,直到现在我有时候还是‘不说人话\’。究竟怎样才是‘说人话\’呢?这不是一句骂人的话,而是让我们在播音时说符合人们说听习惯的话。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排演一部广播剧,讲的是筏子客的故事,其中一段是父亲在岸上,儿子在撑筏子时不小心掉到了河里。我们有一个播音员演播父亲,演到儿子掉到河里时,他字正腔圆地喊着‘往河滩上游\’,他在找着声音的位置、共鸣与圆润。我听到后都快晕过去了,我对这位播音员说,你演的是一位父亲,你儿子都掉河里快淹死了,作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我要是父亲绝对会声嘶力竭地喊‘往河滩上游!\’情动于内而声发于外,这就是‘说人话\’。”
朗诵是体现语言艺术最好的方式之一,近些年喜欢朗诵的人也越来越多。临溪说:“喜欢朗诵的人多了,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人们开始重视和喜爱语言艺术。但是能真正朗诵好的人并不多,要知道语言学习是长期的过程,绝对不是你普通话说得好,再模仿上几段名人的语调就行的。”临溪总结说:“说到朗诵,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朗读。然而怎样区别‘朗读\’与‘朗诵\’呢?传统的相关理论对于‘朗读\’与‘朗诵\’的划分仍然没有超越‘外在形式\’的层次,认为‘朗诵\’较为夸张,要配合以强烈的表情与手势,而‘朗读\’则较为朴实真挚。‘朗读\’与‘朗诵\’的本质区别,在于表达者表达时的‘心理状态\’不同。‘朗读\’从‘心理上\’来说是一种‘识别\’的过程,其与‘背\’、‘念\’同属。也就是说,朗读者无论‘朗读\’得多么熟练,其‘心理上\’仍然是一种‘识别\’状态,还没有把文本的内容完全当作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达。而‘朗诵\’,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首先在‘心理上\’就是一种‘自我表达\’的状态。无论朗诵的文本曾来自何方,然而朗诵时已经完全转化成自己临场的‘切身感受\’了。因此说,‘朗诵\’的过程,是朗诵者‘自我表达\’的过程,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作\’过程。”
临溪现在是甘肃省朗诵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做好朗诵培训工作。因为这个身份,他不仅对语言的教学有着自己的理解,更是认识了很多喜欢朗诵艺术的朋友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临溪对教学和与朗诵爱好者交流都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考播音、主持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我接触的学生和家长中,很少有真正将语言艺术当做一种喜好而去追求的,大多数人只是为了考学或是工作。对此我并不赞同,我经常给学生说,如果你不喜爱语言艺术,那么还是不要想着从事这个行业了。此外,在网络上我也加入了很多的朗诵圈,在圈里只要有人发一段朗诵的音频,迎来的必然是一片赞叹之声,我感觉这样很不好。”
能获得赞誉固然是好事,但没有建设性意见的赞誉只能是捧杀。临溪在工作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些播音他自己都感到存在问题,只是不知道问题在哪。可下来一询问,大家都说“挺好、挺好。”临溪告诉记者:“我在电台的31年,至少有22年进步是非常缓慢的,因为自己的不足自己无法发现,而别人根本不会告诉你问题在哪。”临溪对语言的感悟,是他“沉迷”网络之后。他说:“网络上有很多朗诵的平台,每个平台上都设置有很多房间,你在里面可以听,也可以朗诵,别人也可以进入房间去听、去评价。在那里听的人可真是不客气,你朗诵的好他们会为你点赞,朗诵的不好更是会直接指出你的问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那些意见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让我把语言艺术作为快乐的事情去学习、琢磨,更是在不断地碰壁中慢慢前行。”
临溪在谈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后告诉记者:“语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我们人类是‘扎堆\’生活的,‘与人相处的好,就会生活的好\’,那么怎样才能与人相处的好呢?语言的交流很重要。这是我在工作实践中感悟到的。学校的语文课是什么?就是学习语言和文字的,但现在学校的语文课重文轻语,这是需要改变的。我喜欢一句座右铭‘跑起来,管他脚上有鞋没鞋\’,学习语言你首先要把声音放出来,让人听得懂、听得清,再去考虑如何把话说得优美。总之,我希望我们的语言工作者、包括老师和家长,应对语言要有高度的重视,应该加强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最后,临溪说:“朗诵是口语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我们的理解和记忆;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流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孔德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从省博物馆获悉,4月10日下午,瑞士索洛图恩州州府委员兼州教育文化部部长雷默·安克利率代表团一行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瑞士代表团一行主要参观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