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新闻 合作新闻 夏河新闻 玛曲新闻 舟曲新闻 碌曲新闻 迭部新闻 临潭新闻 卓尼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甘南市 > 甘南新闻 > 正文

喜看陇原五谷丰 ——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发展综述与“十三五”展望

来源:甘肃日报 2016-01-11 07:38   https://www.yybnet.net/

喜看陇原五谷丰

——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发展综述与“十三五”展望

农机在作业现场。

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草食畜牧业走上规范化、集约化、产业化道路。

甘肃省农牧厅 (2016年1月)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着手谋划“十三五”之年,站在这一历史节点回眸过去的五年,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全省农业领域,点滴成就已汇成汹涌的水流,释放出澎湃的前进动力,引领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航程。

这五年,甘肃农业扬帆蓄势,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质量最好、水平最高的时期。

这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三个国家级示范区,突出发展六大特色产业,着力强化五项保障措施,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支撑水平稳步提高,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全面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回顾篇:五大成就展现“十二五”发展历程

千百年来,我们常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形容农业的发展,生活的富足。回首过去的五年,甘肃省在粮食生产、畜牧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面貌得到改善等一系列目标。下面,就让我们回顾甘肃省“十二五”期间农业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一起欣赏这幅发展的画卷。

成就一:粮食实现“十二连丰”,农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强力推进,坚持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优化结构、提高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产,大面积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粮食生产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产量节节攀升。

截至目前,全省粮食生产连续12年获得丰收,连续9年增产,创历史新高。特别是从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起,连续5年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先后跨越了1000万吨、1100万吨两个大台阶,“十二五”末达到了1171.1万吨,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52公斤,与全国人均占有水平基本持平,比“十一五”末全省人均占有水平提高了77公斤,综合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了全省粮食生产由总量基本平衡到有部分调出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一个根本性变化和历史性成就,也是全省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成为“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过上好日子、富日子、体面生活,是老百姓最大的梦想。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农民增收来源呈现多元化,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424.7元增加到6967元左右,年均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通过巩固农民收入基本面,拓宽农民收入增长面,强化农民收入扶持面,促进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空间不断拓展,领域不断增多,构建了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成就二:畜牧业、渔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全产业链建设初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渔业发展,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渔业良种涌现,呈现出两大亮点。

亮点一:全省畜牧业、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十二五”末,预计全省牛、羊、猪、鸡存栏分别为545万头、2265万只、693万头、4028万只,分别比“十二五”初增长12.5%、24.6%、12.8%和12.6%;出栏分别为194.8万头、1338.4万只、785.6万头和3721万只,分别增长21.5%、27.2%、17.1%和10.75%;肉蛋奶总产从“十一五”末的135.7万吨增长到180.33万吨,增长32.9%;畜牧业总产值从181.8亿元增加到296.09亿元,增长62.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通过进一步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甘肃省有效提高了畜禽良种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全省年繁育种牛3.1万头,种羊80.1万只,种猪51.5万头。牛、羊、猪、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76%、76%、88%、95%,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3个、5个、3个和1个百分点。

在渔业方面,甘肃自主选育的鲑鳟鱼新品种“甘肃金鳟”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十二五”末,预计全省渔业养殖面积达1.34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达1.47万吨,比“十一五”末增长19.5%。

亮点二:甘肃省全产业链建设已初显成效,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十二五”期间,全省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的总体思路,畜牧业经营方式由数量发展逐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全省创建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38个,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达8500个,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到80多万户,全省规模养殖比重达50%以上,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0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也迈上新台阶,通过“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代贮、揉丝打捆”等秸秆加工利用模式,甘肃省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59.6%。其中牛羊产业大县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2%,走出了从牧区资源约束型向充分利用农区饲草料资源发展的新路子;草产业发展和草地农业试点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途径,全省人工种草面积达2407万亩,比“十一五”末增长8.8%,建成草原围栏1.1亿亩,退化草原治理率达45%,比“十一五”末增长21.3%、11%。

成就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按照“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甘肃省做大做强以草食畜、设施蔬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制种和酿酒原料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同时,突破以粮为主的单一格局,粮、经、饲“三元”结构基本形成,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农业区域化布局日趋形成。

截至“十二五”末,全省苹果种植面积550万亩,产量达到400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33.4%、98.4%,苹果面积居全国第2位。

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12万亩,产量达到1930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37.1%、56.2%,面积居全国第18位;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88万亩,产量达到99.37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56.4%、88.7%,人工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位。

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23万亩,生产鲜薯1197.5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5.7%、24.5%,产量和面积居全国前列。

玉米制种面积149万亩,产种量5.3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3.5%和48.3%,产量和面积均位居全国第一。

特色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对甘肃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进一步加快了全省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下面,让我们用六组数字展现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就。

第一组数字: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7585个,龙头企业达到2534个,各类家庭农场达到4839个,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75%、40.3%、53.2%;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达23828个,增长37.1%。

第二组数字:截至“十二五”末,甘肃省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25万个,增长幅度在10倍以上,农业进入新的合作化时代。

第三组数字: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5%,增长5.9个百分点,生产加工能力显著增强。

第四组数字:截至“十二五”末,全省龙头企业销售收入800亿元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的有6个,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106个。

第五组数字:截至“十二五”末,中国种业50强骨干企业中,有40多家企业在甘肃省建立了生产基地或加工中心,形成了多层次的龙头企业群体。

第六组数字:全省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中药材、马铃薯、果汁、洋葱等特色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每年均超过3亿美元且逐年上升。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全省优势特色产业了实现了布局区域化。形成了以定西为主的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生产基地,河西走廊的杂交玉米、瓜菜制种基地,定西、陇南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陇东、陇南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临夏、甘南的畜牧养殖基地。在优势特色产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也逐步做大做强。目前,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成就四:农业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农机化水平实现历史跨越

当前,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产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在过去的五年里,甘肃省结合现代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着力推广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机械化等一系列农业技术,农业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个百分点。

“十二五”以来,甘肃省旱作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取得了一大批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了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一系列技术模式。“十二五”期间,结合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全省累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6741万亩,累计增产粮食超过800万吨,甘肃省以人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47%的水资源,生产了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粮食,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旱作农业的成功之路。旱作农业技术为甘肃省粮食“十二连丰”立下了汗马功劳,已成为甘肃省抗旱增产、防灾减灾和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法宝”。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结合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区建设,在河西和沿黄灌区累计推广高效节水技术面积达4147万亩,实现节水43亿方,增效达40多亿元。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结合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1亿亩草原实施禁牧封育,1.41亿亩草原纳入草畜平衡范围进行管理。2011-2015年度兑现到户禁牧补助资金30亿元,兑现到户草畜平衡奖励资金10.58亿元,累计完成减畜任务226万羊单位,有力促进了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推广各类新机具23.9万台,农机化新技术推广面积5833万亩,建立省级示范点41个。组织研发了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灌区高效节水、残膜捡拾、牧草收获、马铃薯种收、玉米联合收割等生产急需机具52种。

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640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长33.5%,连续5年以100万千瓦以上的速度递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7%,增长12.3个百分点,实现了由初级阶段迈入中级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此外,甘肃省在航天育种、马铃薯品种选育与脱毒种薯繁育、中药材新品种开发与标准化种植、特色林果繁育与栽培、玉米品种选育与制种、草地农业等技术推广应用及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农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此,甘肃省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为全省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累计完成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406.26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9万人。

成就五: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是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力度大、成效明显、影响深远的五年。在这一期间,甘肃省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全省流转面积达1093.42万亩,流转率达22.5%,较“十一五”末增长5.6倍,县乡村三级服务机构基本健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扎实开展,35个整县推进县已基本完成任务,其余县区将在2016年底全面完成任务;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等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已成功探索出一大批可复制、能推广的典型经验。

农业要发展,项目是关键,项目要建设,资金是关键。“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农作物良种补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旱作农业、草原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财政项目资金171.92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村基础条件改善。

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不仅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升,省市县乡四级监管机构基本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健全,“三品一标”认证达1300多个,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基本建成并有效运转,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基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动植物防检疫能力显著提升,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草原灾害防控能力显著提高。

展望篇:坚持五大理念谱写“十三五”农业发展新篇章

回眸“十二五”,我们不仅对甘肃农业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攻坚时期。全省农业工作将以“四个全面”为统揽,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紧紧围绕***精准脱贫这个大局,把握稳粮增效这个原则,紧扣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聚焦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这个核心,突出富民产业培育这个重点,坚持农村改革这个根本动力,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围绕上述思路,甘肃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将努力实现三项预期目标:一是粮食总产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二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三是农业增加值达到1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5%左右。

在实现“十三五”各项战略目标的征程上,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对破解甘肃省农业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动甘肃农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

要以创新理念激发农村活力。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面临多重挑战,迫切需要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创新完善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通过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创新农村产权制度,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激活农村土地等生产要素,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创新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扎实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抓好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要以协调发展理念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时期,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将坚持和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融合,着力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要促进农业内部协调发展,着力提升粮食产能,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畜牧水产养殖结构,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生产要素跨界配置,促进种养加一体、着力挖掘和培育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领域、新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要推动示范引领发展,引导和推动产业集中入园、企业集聚入区,支持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建设,示范引领、协调推进不同区域、多种类型农业现代化。

要以绿色理念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当前,拼资源、拼投入、拼生态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必须坚持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快构建农业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健全完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度框架,强化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规划引导,总结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实施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工程。要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科学施用、农业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废旧农膜回收、尾菜处理,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生产环境污染。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和监管制度,实现生产源头可控制,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

要以开放理念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积极应对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变化,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离不开开放发展理念,对甘肃省而言,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向西开放,着力推动外向型农业发展。要加快建立外向农业发展基地,瞄准中、西亚市场,按照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努力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向外出口。要大力培育农业知名品牌,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切实提高甘肃省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快创新农产品营销体系,加强甘肃农产品出口中亚服务平台和霍尔果斯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展厅建设,积极推广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直供直销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销售,多层次、多渠道构建甘肃农产品营销网络。积极开展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甘肃省旱作节水农业、农作物制种、设施农业等技术推广优势,不断拓展农业国际合作领域。

要以共享理念增进农民福祉。农牧部门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必须坚定不移发展多元富民产业,着力加快***精准脱贫步伐。要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保证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不断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从根本上增强农业农村发展能力,让贫困地区分享现代化成果。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健全金融支农机制,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回首“十二五”,我们豪情万丈,由于措施得力、规划科学、保障有力,甘肃省农业不仅在量上取得了辉煌成绩,而且在质的方面实现了飞跃发展。展望“十三五”,我们信心满怀,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农业工作将以“四个全面”为统领,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双联行动与***深度融合,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将在补齐发展短板、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发展目标等方面大有作为,从而为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甘肃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保障。

新闻推荐

【两会人物】杨利亚:讲实话 道真情

【两会人物】杨利亚:讲实话道真情本报记者朱婕“现在,参会时再不感到‘紧张\’了。”已多次参加省政协月协商座谈会的杨利亚委员直言。在他看来,参与省政协月协商座谈会等更多形式的民主协商活动,已...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喜看陇原五谷丰 ——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发展综述与“十三五”展望)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