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新闻 合作新闻 夏河新闻 玛曲新闻 舟曲新闻 碌曲新闻 迭部新闻 临潭新闻 卓尼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甘南市 > 甘南新闻 > 正文

智库建言主持人范鹏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编辑手

来源:甘肃日报 2015-11-16 07:44   https://www.yybnet.net/

智库建言

主持人 范鹏(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编辑手记

谋划好“十三五”发展是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为了发挥智库专家建言甘肃“十三五”的咨政作用,我们组织了高新才等8位专家的建议,紧紧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五大发展理念,从瞄准城乡居民普遍增收这个靶心到如何补短板搞好精准脱贫、从改革体制机制到如何从根本上调结构转方式、从“十二五”成就伸延到“十三五”难点,视野开阔但建言切口小、言简文短但问题意识强,相信对各级谋划好“十三五”有一定参考价值。下期我们将聚焦开放发展,就如何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建言献策。第四期的主题是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好“十三五”开局,欢迎来稿参与,感谢您的关注。

联系人:甘肃省委党校科研处康继尧邮  箱:kjiyao@163.com联系电话:0931-7765229

“普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应该成为甘肃“十三五”目标的靶心

范鹏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把“收入翻番”作为“十三五”期间重要的国家目标确定了下来,对甘肃这样一个全国收入的谷底区来说意义重大。我个人建议把“普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甘肃“十三五”目标的靶心。

一是创新发展要高度重视民生科技使生活成本降低。创新有很多领域,在甘肃应该重点发展民生科技,通过民生科技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生产水平,降低生活生产支出成本,实现隐性增收。

二是协调发展要切实争取国家支持使城乡进步一体。充分利用好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扶持的新机遇,用活中央政府“补短板”的大政策,更多地争取增项、增量和增类转移支付。特别要抓住国家“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政策利好,把国民收入分配的重心真正放到城乡居民个人方面来。

三是绿色发展要注意创造两个效益使个人能够受益。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创造绿色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环境改善减少相关支出、增加生态红利,使个人不仅在环境质量而且也能够在经济收入上受益。

四是改革发展要推进全面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使普遍增收变为改革红利。关键是要落实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要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同时也要注意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使“普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受益面最大化。

五是共享发展要实现城乡全民受益使获得感普遍可持续。顺应国家“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潮流,及时落实税收改革的任务,尽快使更多的低收入人群从中受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作为依法治理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持续不断地抓下去。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使贫困人口按期全脱、应保尽保。

(作者为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把补短板作为“十三五”的发展重点

高新才

谋局“十三五”,必须明大势,看大局,将我们的主攻方向聚焦到补齐短板破除发展瓶颈上来。

一是要加大***工作力度。高度重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扶贫工作的新特点,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充分利用甘肃省特色资源优势,在产业扶贫上取得多点突破;借用甘肃省生态屏障的功能地位,在生态扶贫上走出新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在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上取得新成就。

二是要加速推进创新转型进程。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激励,集聚创新人才,积极融入国家创新网络,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尤其是在事关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顶层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结构与速度、存量与增量、国有与民营、消费与投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坚持一切从省情出发,既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又积极利用内外部市场和资源,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走出一条经济后发区域转型创新发展新路子。

三是要加深与丝绸之路沿线经济体全面合作。甘肃省虽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地段,但能否抢到机遇,取决于甘肃与丝绸之路沿线经济体的合作成效。在充分认识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大手笔、敢取舍。一方面,要在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方面有作为,在通关效率、物流效率、投资准入等方面采取新措施,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或许能创造奇迹;另一方面,应通过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合作,增强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特别要利用好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平台,反弹琵琶,以人文交流与往来为切入点,全面谋划与丝绸之路沿线经济体合作。

四是要加强基础设施提升建设。甘肃基础设施建设需弥补提升的空间仍然不小。新常态下,欲把甘肃建设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应重视发挥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和降低交易费用作用,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充分挖掘潜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中谋划出实施好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兰州大学副校长、教授)

创新制度·优化结构·升级要素

樊怀玉

初步预计,“十二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经济增长快,投资力度强,运行质量好是甘肃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但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尽合理,优势资源转换不多,要素资源积累能力低,增长后劲不足仍然是甘肃发展的瓶颈。“十三五”时期,应从制度创新、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方面寻找新增长点。

一、以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必须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期,打破传统意识和制度安排中的陈旧羁绊,主攻影响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的薄弱环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产权、自然资源、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的问题。

二、调整优化结构拓展发展空间

加快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围绕发展以信息、生物、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依托交通枢纽优势,推动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挖掘内需动力。以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城市的能级为发展目标,坚持走城市和产业并进发展的道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化。

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最大限度发挥在丝绸之路沿线支点、节点城市多的优势,让更多的生产要素在甘肃集聚,更多的终端产品从甘肃走向国内外市场。

三、让要素升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才能量。大力发展职业、成人和继续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资本与项目,助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激励优秀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的机制。

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发展互联网经济。坚持用信息化引领改造工业化,建立“兴业云”“微网站”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互联网服务模式。支持云计算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推进产业链之间的延伸和耦合,使主导产业由“点状”向“块状”聚集发展。继续助推新能源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引领作用。

(作者为省统计局局长、研究员)

努力走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石培基

一、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富民兴陇与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生态基础。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和绿色发展方式,用制度创新深入推进和保障甘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重视兰白、金武、酒嘉、关天、陕甘宁革命老区等重点经济区生态环境的协同保护和建设,建立城乡间、区域间、流域上下游间生态环境整治的协调机制。

二、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突出甘肃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分类推进“四屏一廊”建设:构建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陇东陇中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

三、加快推进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

在生态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围绕重点生态功能区、集中连片贫困区、生态脆弱区和生态问题突出区,整合农、林、水、环保、国土、交通、科技等资源,促进各类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科技修复。破除部门分割管理的制度障碍,完善已有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扶贫和生态保护的新途径新模式。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四、加快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强化“十三五”规划的环境约束性指标管理,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以节能减排倒逼转型发展。以黄河干流、泾河、渭河等流域为重点,深入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以兰州、白银、金昌、嘉峪关为重点,巩固和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用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用地制度等引导约束地方和企业发展,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使全省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水平和低碳水平显著上升。

(作者为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以“五个坚持”推动经济转型和体制转变

王福生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体制转变的最新指针,它把推动经济转型和体制转变融为一体,在每一个要求中,在提出经济转型任务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体制改革任务,它将指导我们解开经济转型与体制转变相互制约的连环套。

经济转型和体制转变二者存在着相互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合二而一”的共存关系。一般说,经济发展方式是由经济体制的模式决定的,不同的经济体制抉择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我们的发展方式要转型为质量型,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就要求经济体制必须转向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只有前者的转变,才能实现后者的转变。

下一步要扫除“三个障碍”、打造三个“洼地”:

一是扫除调整产业结构的体制障碍。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投资主体已经形成,但是国有企业仍未完全脱离政府部门的附属地位,没有形成风险与收益对称、权力与责任相符的市场型投资主体,以至争投资、争项目而又不负责任的弊端依旧。

二是扫除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主要是清除农地规模经营的障碍,努力完成农村承包地的确权登记。将目前确权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梳理出来,找出管长远的办法。否则束缚农业产业化,束缚农民,限制了城镇化转移人口。这是造成目前2.5亿农民工在城市没有住房及社会保障,在城乡之间当候鸟的重要原因。

三是扫除深化国企改革的体制障碍。从表面看,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实质上是“新三会”与“老三会”的问题一直没理顺,垄断行业改革滞后,在国有企业内部仍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在选人方式上缺乏竞争机制,始终无法形成企业家队伍。

四是要打造欠发达地区亟须的三个体制“洼地”,吸引生产要素的聚集。首先,要打造政府转型的“洼地”。以“三张清单一张网”、“三证合一”等改进服务的实质进展为抓手,大力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消除在沿海半天能办的事,在甘肃却要拖数天的现象。其次,要打造信用环境的“洼地”。以建立面向社会的企业和公民信用查询平台为抓手,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切实改善营商环境。最后,要打造产权保护的“洼地”。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以设立知识产权法庭为抓手,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是推动“万众创新”的前提。

(作者为甘肃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

加快实施“小产品大产业”农业现代化战略

李含琳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在许多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上具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机制,但多数属于“小产品、小系列、小规模”,产业效率比较低。

实施“小产品大产业”战略,要抓住五个环节:一是种养基地。目前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的种养规模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地不稳、区划多变。二是标准化生产。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国内标准比较多,国际标准不够,出口受限。三是加工业园区。创办农产品加工业园区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库存,而且可以形成农产品加工业的循环系统。四是创新驱动和人才开发能力。五是出口商贸体系。2014年,甘肃省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只有3.97亿美元,发展空间很大。

甘肃省许多“小产品”已经做成了“大产业”,比如马铃薯、中药材等,其中一部分已经具有了品牌效应,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进一步面对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品深加工的层次和跨国竞争力。

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决策思路要突出“小产品大产业”的战略地位。要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作为甘肃省农业中长期发展中最大的战略思路。二是区域规划要适度向优势农产品集中。为了建设高层次产业基地,为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适度集中生产项目、优选和精选主导农产品、聚集地域优势是十分必要的。建议省上将过去长期提倡的“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升级为“一县一品”、“一区一品”,逐步提高优势聚集的广度和厚度。三是发展模式要突出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要深度解决生产、加工、品种、服务面对市场等问题。四是经营管理要突出公司化运作。要鼓励创办公司制的家庭农场和牧场,鼓励和加快要素流转集中,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向农业投资,同时用公司制改造现有的农村简单合作制经营组织。五是政策扶持要有利于“小产品大产业”战略的实施。在支持“小产品”向“大产业”转化方面增加政策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扶贫政策、老区政策、民族政策、西部政策、边缘政策、开发政策、改革政策等方面,充分考虑扶持大产业的需要。

(作者为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十三五”甘肃***需要关注三个问题

曲 玮

一是政策的宏观性和扶贫微观性的有效结合。一方面,政策实施需要体现一定的宏观指导性,才能提高扶贫效率;另一方面,扶贫效果又是很微观的现实问题,关系到每一位贫困人口。所谓“精准”,就是要将宏观政策和微观实施有效结合,厘清扶贫政策、产业和社会保障各个层面关系。从社会保障层面看,毋庸置疑,精准的目标必须是以农户个体为基础的;但在政策层面,精准的目标不是农户个体,而是以连片特困区域或省域、县域为基础单元的设计;在产业层面,精准的目标则是以地域、生产结构、市场为单元的设计。因此,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应因其特征和范围不同而进行精准目标设计。可以说,准确理解和把控“精准”,政策宏观性和扶贫微观性结合得越好,***效果就越好。

二是深刻理解致贫因素的共性和个性。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经济环境、产业发展等是致贫因素的共性问题,通常会以区域的形式存在;而贫困农户家庭的自身禀赋,如家庭规模、劳动力负担比、受教育程度与健康状况、信息接受能力等,是以农户家庭为单元而存在的,是个性问题。***就是要探索如何有效结合致贫因素共性和个性,做到既高效又具针对性。

三是在稳定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同时,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农业产业化和富民产业,在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两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调查发现,秦巴山区和六盘山区两大连片特困区农户收入不平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平等主要由于区域内部原因造成,存在于农户之间而非区域之间。其中,工资性收入不仅是农户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也是影响农户收入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十三五”期间,应继续加大对贫困农村的职业技能教育和能力提升的投入,帮助贫困农户形成较高和稳定增长的工资性收入,能够提升扶贫攻坚效果和效率;应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优势农业,在依托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发挥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绿色、有机和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从而稳定和提升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这也是保障2020年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基础。

(作者为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用大数据助力产业转型

朱智文

“十三五”时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甘肃产业转型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化产业生态体系将成为产业变革与产业发展的核心,必须实现传统“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呈现和智能决策技术深度嵌入制造业的工序之中,智能机器、智能生产系统、智能决策系统,将代替原有的生产体系。“十三五”时期,提升改造甘肃传统制造业就必须紧紧抓住大数据时代产业变革的核心展开布局,围绕智能化产业生态体系竞争这个核心环节,密切关注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产业竞争的新态势,引导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革新管理理念与方式、优化生产流程,实现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产品设计与生产智能化、产业运营管理智慧化的“智造”方向转变。

开放式、协同式研发模式将成为主流,必须加快企业研发创新模式转变,加强与消费者的密切互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迅速扁平化、开放化、透明化,以往企业制造产品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时代已经走向终结,企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依赖于用户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围绕用户需求开发产品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甘肃的传统企业要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企业发展理念革新步伐,要从大数据中挖掘市场新需求,研发新产品,实现产品差异化生产。同时,要更加关注和加强与消费者的密切互动,引导消费者参与产品创意、设计和研发,实现产品的优化与创新。

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产业生态链的竞争,必须通过提供全产业链产品深度绑定客户。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生产组织、要素利用、营商方式等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原来的产品质量竞争转向研发—产品—服务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的竞争。甘肃企业的转型发展,必须不断更新和完善产品与服务体系,打造供应链服务平台,通过提供全产业链产品深度绑定客户,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作者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新闻推荐

冷水资源优势下的特色渔业

冷水资源优势下的特色渔业本报记者陈泳鲑鳟鱼是鲑鱼和鳟鱼的统称,是冷水鱼类,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享有“水中人参”美誉。甘肃虽地处西北内陆,但冷水资源丰富并且类型多样,有得天独厚...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智库建言主持人范鹏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编辑手)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