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由种草大省向草业大省跨越
本报兰州讯(记者 王朝霞)清明前后,全省各地抢抓降水时机播撒草籽,中部旱作区机械播种红豆草、红三叶,甘南、天祝、肃南等草原上补播垂穗披肩草、老芒麦,陇东黄土塬、河西荒漠区留床苜蓿已返青葱绿。甘肃省加快草产业发展,全省人工种草面积达2388万亩,居全国第二;苜蓿商品草生产面积及供应量居全国第一,由种草大省向草业大省跨越。
甘肃省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草原面积达2.63亿亩,甘肃省加快草原资源转型发展,努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全省草产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将草产业确定为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苜蓿生产基地、牧草种子生产基地。今年实施的《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规划》中,确定在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启动草地农业发展试点,延长农业系统产业链,着力发展商品草业,增加农民收入。
甘肃省大力发展优质牧草产业,建立了兰州、高台、庆阳、甘南4个国家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在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建立6个省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点,引进推广甘农系列苜蓿、中兰1号、亮苜2号等优良苜蓿品种,集成种子丸化包衣、根瘤菌接种、地膜精量穴播等先进适用技术。据监测,去年每亩苜蓿平均干草产量可达1110公斤,较传统种植每亩增加产量80公斤以上;奶牛通过饲喂苜蓿,产奶量平均提高10%以上,平均单产达到了6000公斤,鲜奶质量明显提升,奶蛋白平均提高1%以上。
目前全省每年人工种草600多万亩,以2.6%的速度递增。苜蓿留床面积达975万亩,多年居全国第一。培育草产品加工企业60多家,大幅提高了草业商品化程度,全省苜蓿草产量达230万吨,占全国苜蓿草商品量的45%。
新闻推荐
强沙尘暴突袭陇原兰州市民“全副武装”行走在街头。本报实习生孟捷省城街头交警整理被风吹坏的遮阳伞。本报记者盛学卿一位市民从兰州白塔山天桥上走过。本报记者郁婕本报兰州4月24日讯(记者陈泳...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