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话题】公共自行车来了 路在哪里?
街头骑车人 本报记者 李小龙
近日,兰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项目(一期)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在交通日益拥堵的兰州,这一旨在倡导绿色出行、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项目引发市民关注。
许多市民从兰州道路的实际出发,表示由于规划设计的缺陷以及机动车道的挤压、占用,兰州市很多路段没有自行车道。那么,公共自行车系统真正建起来后,路又在何方呢?
本报记者 齐兴福
交通拥堵让人们想起自行车
不久前,家住兰州市五里铺的郑先生在小西湖餐馆请家在临夏的韩先生吃晚饭。饭后,韩先生驾车回临夏,郑先生乘公交车回家。两个小时后,韩先生回到了临夏,而郑先生还在路上。
“还没到家?不可能吧?就是骑自行车也应该到了!”电话中,韩先生的语气很惊讶。“是啊,如果骑自行车,从小西湖到五里铺最多也就一个小时。”郑先生有些怀念从前骑自行车的日子。
兰州,东西狭长,南北逼仄。一个保守的数字是,2012年,全市的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50万辆大关。此外,地铁、高架及道路整修工程遍地开花。交通拥堵,成为这座城市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早也堵,晚也堵,一天到晚处处堵。”跟郑先生一样,因为拥堵,让人们想起了自行车。
事实上,近年来,有关吁请政府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
2013年初召开的兰州市两会上,兰州市一政协委员就提出了发展自行车公共租赁系统的建议。1月15日,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龙头,统筹安排路网建设和畅交通工作,其中包括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兰州投放公共自行车的消息甫一落地,就引发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随后召开的政协甘肃省第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宋艾芳在发言时提出,兰州作为省会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道路拓展远远落后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交通拥堵成了城市面临的头等难题,建议在兰州市中心城区实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网”项目。
此后,兰州投放公共自行车的消息一直牵挂人心。
自行车来了去哪骑
近日,刚刚组建的兰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向外界宣布,兰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兰州市发改委审批和备案,并就该项目(一期)工程向全国公开招标。
据悉,该项目一期工程拟在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建成390个自行车租赁网点,39座网点管理亭,其中含公共自行车9880辆、锁止器9880个和站点管理箱390个,同时还包括公共自行车智能化系统管理、调度及热线中心等。届时,市民可使用公交卡、市民卡等方式刷卡租赁自行车。
“自行车来了,路在哪里?”近日,在兰州本地的一些论坛里,许多网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一些热心的网友还列举了很多路段因为规划设计的缺陷以及机动车的挤压、占用,自行车道“消失”的情况。
记者近日实地踏访,发现很多路段原本的自行车道被机动车辆占用,自行车道被移到了人行道上,一些骑自行车的市民不得不穿梭在车流中,险象环生。
庆阳路是兰州市的主干道,设计相对规范,但在双城门至南关什字路段,不时有机动车窜入自行车道。司机鸣着喇叭拼命抢道。在平沙落雁、南关什字等地,很多自行车道变成了“借用道”,成为转弯机动车的道路。在敦煌路,原本的自行车道被开辟成了新的机动车道,自行车被挤上了人行道。2012年,兰州市交警支队将白银路、盘旋路等市区主干道的机动车道从原来的两个车道增加到了三个车道,自行车道变成了一个车道。同样,在武都路、甘南路等路段,虽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隔线,但自行车道依然被机动车所“占领”。
今年,兰州市的交通项目规划中也提到将建设自行车专用道,但一个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地方已经再无空间修建自行车专用道。
毋庸置疑,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是一项绿色环保且能有效缓解城市拥堵的民生工程,但很多路段没有自行车专用道,无路可走,怎么办?
这是一个难题,更是一个尴尬。
重回自行车时代的必要性
“就兰州的地理条件来说,自行车应该成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兰州民间环保志愿者张清源认为,如果说,公交车、出租车是城市交通动脉血管的话,那么公共自行车应该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它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同时,自行车出行,低碳、环保、省时、省钱,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提倡、支持。
而现实的情况是,传统的自行车已经渐行渐远。
11月7日早上,记者在城关黄河大桥上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的情况进行随机调查。早上7时许,正是上班的高峰期,20分钟内桥上过往的自行车只有47辆。“最近天气变冷是一个因素,更主要的原因是,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在市民公园晨练的陈沛生老人说。
今年夏天,市民雷先生准备买辆自行车出行。但想法很快被自己否决:小区内的自行车棚被改成了停车场,回家连个放自行车的地儿都没有;出门办事,自行车也面临无处存放;自行车轮胎没气了,或是坏了,连个修的地方都找不见。
张清源称,当中国城市陷入“堵车-拓宽公路-再堵车”的怪圈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已在建设普通自行车道的升级版:自行车高速路。在我国,继杭州之后,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效果明显。
“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兰州都应该大力提倡自行车出行,并完善道路、维修等配套设施。”张清源这样说。
采访中,对于即将上路的公共自行车,一些市民及交通行业人士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方面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志愿者参加对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引导市民提升公共意识与文明素养。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及时监督,保证采购的公共自行车质量,配备专业养护维修人员,科学合理布局自行车租赁点,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便利出行需求。另外,还要提前规划设置自行车道,消除坑洼路,为自行车出行提供方便。
新闻推荐
爱心不停中奖不断爱心不停中奖不断——双色球大奖爆棚了自10月24日“双色球”3亿元派奖活动开始以来,甘肃省彩民已揽获“双色球”金奖5注,银奖43注,中奖之密集度在甘肃省“双色球”中奖排行榜中堪称...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