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彩霞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场房,干净有序的办公生活区,树下觅食的土鸡,劳作忙碌的养殖人……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西北人的热情、豪爽,也能感受到一股敢闯敢拼的精神头。”这是杜林忠留给战友的印象。
杜林忠是临潭县八角镇八角村人,2005年12月应征入伍,在新疆某部队服役。
2013年回到家乡后,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家比一家难,杜林忠心想,“什么办法能让全村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村里的生态环境这么好,土地资源也丰富,发展养殖业再合适不过了,我就从网上查阅养殖方面的知识。”杜林忠回忆:“当时由于自己资金有限,养鸡投入少,搞养殖稍微容易点。”
到2013年年底,杜林忠养殖的几十只鸡几乎都没有存活,有几次他差点放弃了养鸡的想法。2014年2月,杜林忠去陕西安康学习了半年的养殖技术,回来后,成立了临潭县特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的养殖方式必将淘汰,必须走科学化、规模化的道路。这是杜林忠学习回来后的感悟。为了方便打理,他把特禽养殖场建在离家不远的山坡上,2014年5月引进了第一批雏鸡2000只。在政府鼓励青年创业的优惠政策扶持和自己筹资,高原生态养殖场总投入资金30万元,养殖场占地面积40亩,厂房4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初期,由于他不懂养殖技术,没有把好雏鸡的防疫关,赔了好几千元。可他不气馁,只要肯下苦,就一定能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顶着巨大压力,硬着头皮查资料、找专家,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正是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热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杜林忠的养鸡事业越做越好。
杜林忠的笔记本上记着许多养殖日志。经过努力,他积累了不少养殖经验,养殖场的规模也逐步扩大。
创新是做任何事情的法宝,他在养殖土鸡的过程中创新地提出了“人鸡合一”理念。他认为鸡场里所有要素,包括鸡舍、饲料、环境、营养、疾病控制要达到和谐统一,才能符合鸡的生长、生理、生物学要求。因此,他选择林下养殖,采用放养的模式,在场内种了杏树、苜蓿、板蓝根、柴胡、防风、羌活、蒲公英等多种植物,让鸡能自己去找食吃,而且食物又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虫草鸡。
目前,杜林忠亩场地内种植山杏树3万株,杏树可为虫草鸡提供食物,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收入。
“养鸡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一项对人、鸡、环境要求都很高的工作。”这是杜林忠经常说的话。
杜林忠常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自己先富了,杜林忠没有忘记身边的百姓,更没有忘记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把自己所掌握养鸡本领,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手把手教给当地的许多养殖户,并帮助他们选购育种,制定饲料配方,规范疫病防治技术,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帮助销售,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还提高了当地集体经济效益。
为带动周边群众产业发展积极性,2016年3月,杜林忠带头与当地养殖合作社协商,成立了临潭县冶海情生态农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致富带头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以分散养殖,集中销售的方式,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为充分发挥在市场、信息、养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推行“党员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成立后,采用“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方式,为入社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同时改变了养殖户以往“单兵作战”的模式,引领广大群众加入合作社“抱团”致富。
目前,杜林忠的合作社带动农户160户,其中50户年收入2600元,100户年分红280元,长期务工6人,月工资平均2800元,合作社年出栏土鸡8000只,中植苜蓿150亩,玉米100亩,草莓38000株。
“下一步,我打算发展电子商务,将构建现代蛋禽产品销售物流体系作为发展的主攻点,加快构建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杜林忠信心满满,“同时,落实扶贫机制长效化,实现经济循序利用,让贫困户得到真正的实惠。”
新闻推荐
甘南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共享中心公开招聘专职财会人员综合成绩及排名公示
2020年甘南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共享中心公开招聘专职财会人员通过资格初审、复审、笔试、面试等环节,经过汇总,现将综...
临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