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霞整理
孙树祖口述
1979年,土地下放。我带着妻子和五个孩子,从劳动了10年的临潭县术布乡绍地村回到位于县城的家,重新过回以前的生活。我和妻子都很珍惜分到的3.5亩耕地,精耕细作下,一家人吃饭问题解决了。
1980年年初,经过10年下乡劳动的我,重回工作岗位,成为一名计生工作者。上班一周后,就领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月工资:26.2元钱,一家人的生活也得到改善:妻子和孩子们可以吃饱肚子外,还能自己养猪养鸡。唯一不足的就是住房,由于家里整整十年没有住人,房屋损坏严重,需要维修。
那时候的二十多块钱能养活全家。我每月的工资都交给妻子支配,能保证一家7口人的日常生活。从回家那天起,我们就开始改善生活环境。房顶漏水、院墙不整这些问题都可以自己动手解决。做不到改梁换柱,就先拉个墙、补个洞。在术布劳动时有过打墼子的经历,有经验。就利用下班、周末休息时间在自家院子里打墼子,到孩子们放假后就一起动手修补房子。上班一年后,我们的家已经变得很温馨:虽然还是土墙土院,但已经是热炕暖火,不用愁雨天、冬天了。
临潭一直是甘南州的人口大县,计划生育压力大。计划生育办公室虽然条件好(有投影仪等先进工作设备),但工作人员太少,压力很大。为方便工作,在计划办时,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两年后独立制作出了临潭自解放后的人口曲线图,还制作了临潭十年的人口金字塔。有了这些图,人口增长趋势便一目了然,计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也不难掌握。此后,我们的计生工作连年受到州上表彰。
离开计划生育办公室是1986年,我的工资已经涨到近80元钱。除了一家人吃穿、供孩子们上学,逢年过节都能吃上牛羊肉了。
由于工作需要,组织调我去县人民法院工作。比起计生办,法院办公环境虽然大有改观,但所有材料仍然需要手写。如需抄报或抄送多份,就只能依靠复写纸,一遍不够,就多写几遍。六年间,我复查了五百多份案卷,用了百余本稿纸。
1991年,核查完所有案卷后,我又被调往司法局工作。工作依然很忙,单位依然缺人,但文件已经不用手写:我们有了打字机和专门的打字员。司法局在当时新建办公楼的一楼,县四大班子及大部分单位都在楼上办公。夏天,办公室里虽然忙碌,但院里鸟语花香,心情很舒畅。冬日里寒冷,我们就轮流值班生火,室外白雪皑皑,室内却是暖意融融。
1994年我退休时,孩子们早已各自成才成家了:大儿子开了个百货店,生意不错;二儿子在州上中专学校当老师,工作顺利;小儿子在企业工作,由于技术过硬,工资也高。女儿们虽然远嫁,但各自生活幸福,我和老伴儿可以安度晚年了。
每个月400多元的退休工资除了和老伴儿生活,还能有结余。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我们重建了住房。后来又把水泥院子换成地板砖,装上了太阳能暖廊,生活环境一年好过一年。老伴儿年轻时劳动惯了,闲不住,就务点菜园。我喜欢写字看书,日子过得很充实。
企业改制时,小儿子下岗了。当时我们都担心孩子以后的生活没有保障,我甚至后悔,不该让他在大学毕业后在企业就业。但凭着一技之长,孩子很快在宁夏银川一个相当不错的企业找到了工作,现在工资收入也在每月五千元以上,已经在银川定居了。
2016年,我家所在的教场村进行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村内环境与我刚退休时已经是天壤之别。很多人家都有了私家车,盖了楼房,大家做生意的做生意,上班的上班,即使相对贫困的人家,每天也能吃到肉。
如今,几个孙子已经工作了,周末他们来看我,也偶尔说起各自的工作,平板电脑、新式打印机、手机微信都是我不会用的。我也常跟他们说起我们这一代人当年的生活、工作,鼓励他们珍惜、努力。
很庆幸,生逢如此美好的时代!
新闻推荐
在别样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记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安焕平博士
本报通讯员雨萱“去汉中工作非常好,秦巴地区较东部地区落后,更需要我们浙大人,让我们浙大人去西部发展也是我们想要的,也是我...
临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