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变化】合作社圆了牧民致富梦
本报记者 赵 梅
4月的合作,一场春雪过后的草地上还留着斑驳的雪痕,草芽却已悄悄冒出头来。
那吾乡多河更知地兴盛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犏雌牛正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
更知地村村民勒本塔是合作社的放牧员,他和其他4位放牧员上午6时多将牛放出去,17时左右赶回合作社的暖棚。对于一直在牧场放牧的他来说,这项工作不太难。
德合拉是合作社的理事长,2012年3月,他和其他几位村民一起创办了这家合作社,更知地村18户村民全部入社,其中包括6户贫困户。
合作社成立之初,有80余头犏雌牛,在当地扶贫、农牧部门和双联单位的扶持帮助下,第二年,犏雌牛数量达到240头,如今已经发展到了340头。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牧户+企业”的发展模式,按照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宗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打破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户分散经营模式,改变了奶牛养殖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经济效益差的状况。
德合拉告诉记者,合作社与燎原乳品企业签订了常态化收购协议,去年产奶102吨,产值达71万元。加上外出务工,去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贫困户基本实现了脱贫。
走进合作社,大门正对面是一座可以容纳50头牛同时挤奶的标准化挤奶厅。挤奶厅的后侧是16座标准化暖棚,右侧是办公室、防疫室、鲜奶收购室,除此之外还有一间贮草棚。
“一头牛每天要吃3斤草料,1斤粮食。”社员切得负责合作社的饲草料管理,他每天都要把饲料分配好,妻子和女儿负责挤奶。
切得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有5头牛,一头牛每年的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加入合作社后,他和村里其他5户贫困户一起脱了贫。
更高杰是专业合作社的监事长,他告诉记者,合作社有3名管理员,2名放牧员,8名挤奶员和2名收奶员。
在鲜奶收购室,记者看到窗户边放着2吨的冷藏罐,窗口分别放置着牛奶质量和脂肪含量检测仪等。
扎西卓玛是挤奶员,她告诉记者,挤奶前要检查挤奶器、挤奶桶、纱布等用具是否清洁,含有抗生素的奶及其他“问题奶”都要单独存放,另作处理,不能混入正常奶中。
德合拉说,合作社里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放牧员负责按时、足时放牧及定时补饲,防止牧牛丢失及防止野外分娩、受伤、死亡;挤奶员要注意卫生,按操作程序、定时挤奶。
合作社为牛提供了“托养所”,让牧民们腾出手赚更多的钱。贡保才让今年39岁,之前他一直在牧场放牧。合作社成立后,他的牛便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他则来到合作市跑起了出租,收入渠道拓宽了。
据统计,更知地村到拉萨、青海、合作、内蒙古经商务工的共有26人,创劳务收入80余万元,牧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德合拉告诉记者,如今,合作社社员们的致富劲头都很足,大家希望今后能修建一座大型储奶冷库,实现夏储冬售,还希望开办酸奶、冷饮加工车间,实现效益最大化。
如今,合作社农牧民群众的致富梦正在一步步实现。走出合作社,春意融融,阳光正好……
新闻推荐
【行业新闻】西宁至成都铁路前期进展迅速近日,西宁(经甘南)至成都铁路项目初步勘测及资料收集工作会议正式召开。据了解,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位于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地带,线路北起青海省省会西宁...
合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