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本报以《意外发现的一叠汇款凭证揭开27年之谜——好人“李记”让人铭记》为题,报道了一位88岁去世的老人几十年做好事不留名的善举。随后一个月来,中央、省级以及当地媒体纷纷报道,更是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4月30日上午,在中国石化安庆石化公司二楼多功能厅举行了简短、庄重的“好人‘李记’爱心基金”成立暨捐款仪式,“李记”许惠春老人的3个儿子,向捐款箱里投进了首笔捐款3549.63元。
而这一举动引起了公众的极大的兴趣:捐款往往是整数,为什么这笔捐款还有角分,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三十多年乐善好施不留名
1991年7月31日,安庆石化党委收到安徽省颍上县政府的一封来信,信中感谢一位署名为安庆石化报“李记”的同志,曾邮汇捐款300元,支援该县抗洪救灾。要知道,当时的职工月工资仅百元,300元的金额可不是小数目。
于是,查找“李记”一时成了职工们关注的热点。事后,这位经查并非安庆石化报社工作人员的“李记”同志的义举,通过厂内新闻媒介宣传,立即在全厂范围引起轰动。
自此20多年过去了,虽然“李记”没有找到,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李记”就开始捐款帮助那些素不相识却需要帮助的人的事迹却为人知晓。
从1990年开始,安庆石化已持续29年开展了“讲奉献十件好事”评比活动,好人“李记”曾两度入选,但领奖人缺席。
一叠化名汇款单揭开27年之谜
转眼27年过去了。2019年3月20日,家住安庆石化大湖生活区3号楼原石化建安公司退休职工许惠春去世,享年88岁。老人的三个儿子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有一张纸包裹着一些东西,打开一看,叠着一张张汇款单:时间最早的是1984年1月17日,汇款20元以及青海玉树地震捐款3000元,向甘肃舟曲县中国红十字会捐款3000元,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捐款5000元……共计27张汇款单,汇款人:李记!
三个儿子这才恍然大悟,自己的老父亲竟是大家寻找了27年之久的好人“李记”!
21年前的存单
成为爱心基金的首笔捐款
“李记”找到了,也让安庆石化工会的同志异常兴奋:一张锁在工会保险柜里21年的3000元存单终于找到了主人!
1998年9月2日,时任安庆石化总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倪寿松收到一封来信,信封里有一张3000元定活两便储蓄存单。在储蓄单背面写着:“主席您好,请(将)此钱汇总救灾会”,落款为“石化报李记”。由于“李记”不是实名,工会人员取不出这笔捐款,就一直将存单保存在保险柜里。
“近期好人‘李记’事件曝光以后,这笔存款才最终在公证处、银行等多方协调下取出。”安庆石化党群工作处李胜利处长说,得知“好人‘李记’爱心基金”成立,“李记”许惠春老人的家属决定将取出的3000元本金以及利息共计3549.63元捐出,以完成老人当年的心愿。
截至4月30日,安庆石化公司领导以及原所属现已改制的安徽盈创、亿和、庆达、实华、万纬等单位代表和安庆石化公司15个直属党组织代表先后向“好人‘李记’爱心基金”捐款箱投入善款共计538521.63元。
好人“李记”的凡人善举感动社会
日前,经专家委员会和公众代表推荐评议:“省吃俭用化名‘李记’捐款近40载、无私奉献传承雷锋精神”的许惠春当选“安徽好人”。
4月24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在 《凡人善行托举精神高地》一文中点赞许惠春老人“用默默无闻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凡人善举,什么是无私大爱”,并指出“老人的精神品格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财富,在学习致敬的同时更应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任祥斌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刘静文)4月19日,阜阳颍上公安发布消息称,4月17日按照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要求,在省、市纪检监...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