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扶贫车间建到村就业脱贫有奔头

来源:阜阳日报 2018-12-20 16:5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潘金铭 实习生 房子仪 通讯员 武万勇“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脱贫的日子不远了。”今年32岁的王平,是颍上县垂岗乡陶大郢村的贫困户,她坐在当地扶贫车间的缝纫机器前,手上剪掉的是一件件服装的线头,串起来的却是与日俱增的幸福生活。

王平所在的扶贫车间是名鑫服装有限公司进驻运营的,今年7月正式投产后,60多台机器不停运作,车间里来来往往的工人不断增多,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干着拷边、合缝、开带、小烫等工作,让原本安静的村庄变得一片繁忙。

“这个扶贫车间投资了50万元,有500平方米,目前带动贫困户16人、附近村民20多人就业。”名鑫服装负责人沈继娟说,每个工人上岗前,都会接受岗前培训,“一方面他们能很快上手,提高效率;同时严格要求能够让客户满意,做到不返工。”

经营服装代加工生意多年的沈继娟,早年在家乡八里河开始创业,随着服装加工生产的口碑打响,沈继娟的客户越来越多,服装加工厂的规模逐渐扩大。“到目前已经有4个加工厂了。”近几年,各村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沈继娟也产生带动家乡父老致富的念头。“我既然挣了钱,就要做点贡献。”

当时,垂岗乡扶贫车间恰巧需要引进项目,沈继娟及时联系,确定让名鑫服装入驻扶贫车间,吸引周边群众就业。从开工至今,源源不断的订单,让在车间工作的村民忙得不亦乐乎。“内销加外贸单就没有停过。”沈继娟常说:“我们的扶贫车间不怕没订单,就怕工人赶不出来。”

今年25岁的新大仓村民郑田华,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便选择进入名鑫服装的扶贫车间工作。“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骑车十几分钟就到工作的地方。”郑田华说,下了班就可以回家接孩子,还不耽误给老人做饭,一个月挣2000多块钱,很满足。

在垂岗乡,像这样的扶贫车间村村都有。垂岗乡在册贫困人口1208户、3335人,一直以来,当地乡镇政府都十分重视脱贫工作,未脱贫人数正逐步减少,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贫困,走进小康。

2016年以来,乡委、乡政府积极探索路径,确定在全乡6个行政村建设扶贫车间,其中贫困村建2个、非贫困村各村各建1个扶贫车间,每个扶贫车间面积均在500平方米左右。“扶贫是一项持久性工作,想要真正脱贫,必须要重视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垂岗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徐宁说。

如今,各村的扶贫车间拔地而起,目前已经全部实现正常运营,带贫率达国家标准以上。前来应聘的人徘徊在车间门口,络绎不绝,“盲目招商引资并非是明智的做法,要确保引进的企业真正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徐宁说,为了引进带贫率高、用工量大的企业,垂岗乡花了不少功夫。

为了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垂岗乡充分利用在外务工人员的关系,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方法,广泛宣传有关扶贫方面的政策和进驻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今年下半年,垂岗乡重新与颍上县共洁清洁用品有限公司社区分公司签订合约,目前公司共有20名工人,其中贫困户11人。

扶贫车间的建设,也让各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增收。据介绍,扶贫车间建成后便交由各村管理,每年收取扶贫车间租金在两万五到三万元之间,这些收入还将用在村里经济发展再生产上。

下一步,垂岗乡将进一步规范扶贫车间建设,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并不断培养员工安全意识,促进员工增强技能,在保证贫困户更好就业同时,让企业发挥更大生产价值和优势。

新闻推荐

阜阳,我的第二故乡

阜阳是我的人生福地讲述人:赵江斌(机电设备公司老板)籍贯:湖北恩施打工者、业务主管、老板,赵江斌用9年时间成功实现了人生蜕...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扶贫车间建到村就业脱贫有奔头)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