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金铭 在日前公布的全国第七届优秀童谣评选活动中,阜阳市民族中学教师李学亮凭借《动物植树》童谣作品获得二等奖。从教18年来他笔耕不辍,从平常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心系百姓民生;创作之余,他积极引导孩子写作童诗童谣,一人获奖不算什么,为人师表,就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善于发现创作的源泉“太阳出来喜洋洋,小小动物植树忙。猴子栽棵小桃树,牛儿栽棵大白杨……”在李学亮的眼中,环保是当前最应该被重视的话题,而怎么把提高环保意识体现在童谣里,他选择了猴子、老牛、小鹿等动物植树的形象,小动物们各自种上自己喜爱的树,既活泼生动又富有深意的一首童诗便跃然纸上。
“童谣是一种启蒙文学,要求语言简单化,再把想要表达的主题融入内容中,让孩子便于接受。”李学亮说,通过这首童谣他希望倡导更多的小朋友们保护美丽的家园,让他们从小就能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最初创作童诗童谣,与李学亮的工作环境有关。早些年,他在颍上县一所农村小学教书,班里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与孩子们接触多了,他发现留守儿童身上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
2017年下学期,他的班里从宁波转来了一名学生高赛楠,李学亮发现他上课常常盯着房顶一言不发,下课也不爱和其他同学玩。了解原因后才知道,他的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从小便把他寄宿在托管中心,一年见不到父母几次。父母不在身边,导致了孩子性格内向,心灵非常脆弱,这些李学亮都看在眼里,他的身心受到了极大震撼。
为此,他创作了一首儿歌《远方的爸妈你们好吗》,用文字讲述了一个留守孩子渴望与家人团聚的故事。这首歌曲在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校园歌曲征集中获优秀作品奖,并在国际音乐节上唱响。同时还获得了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政府最高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18年的童诗写作中,李学亮创作发表儿歌1021首,获国家、省、市奖项502项。他的作品心系百姓民生,关注热点事件,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 把创作技巧传授更多学生
“创作取得一点成绩算不上什么,作为一名教师,把我所会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们,才更有意义。”
在李学亮的认知里,童诗童谣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大千世界,让他们通过童谣创作,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看到大千世界里各种的美好,能学会亲近自然,观察生活,尽情享受少年的美好时光。为此,他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专门教学生们学习童诗童谣和诗歌。还成立了班级文学社,辅导学生写作,还鼓励学生把作品投到报纸、杂志上。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规则或许跟我们成人世界不一样,他们的感受新奇充满幻想,只是还没学会如何去呈现这些感受,我想做的就是让他们学会表达,相信这样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会有帮助。”
今年7月,他的学生王孟珍凭借童诗《筷子》在首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中获优秀奖,是安徽省唯一的获奖选手。“爸爸像一根筷子,妈妈像另一根筷子。两根筷子相互搀扶多好呀!但是筷子偶尔打架了,我便是其中的一颗菜,夹在其中左右为难。”形象的语言,将孩子的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童诗写作给我的初中生活带来了很大乐趣,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让我的作文语言更加丰富、绚丽多彩,以前写作文很枯燥,但现在我的想象力和用词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升。”王孟珍说。
课堂上,李学亮会教孩子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素材,童诗童谣写作技巧和方法,指导学生以爱国、环保、生活等方面为题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李学亮教学生写作童诗童谣也赢得了学校和同事的认可,“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非常关心,他开设的童诗童谣课在我们学校非常独特,可以帮助学生的成绩更快提升。”民族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师王帅这样评价道。
未来,李学亮还会继续坚持这条道路,争取早日实现他自己设定的目标,他还会继续带领学生创作童诗童谣,争取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新闻推荐
这份生命厚礼,送给千里外的陌生人 20岁小伙将成阜阳市第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昨日抵达合肥准备捐献
昨日,20岁的颍上小伙张国文娃带着行李,前往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市红十字会、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他...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