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历经一个多月的准备和等待,颍上小伙张国文娃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走进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
几个小时后,张国文娃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被医务人员装入特制的“箱子”,紧急飞赴西安市,将移植到一名15岁男孩的体内。这名男孩身患白血病,病情危重,急需造血干细胞救命。他与张国文娃相隔千里,此前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这次捐献让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看着血液从体内流出,他不再紧张
10月25日中午,张国文娃在阜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10月26日,医务人员开始为张国文娃注射动员剂,注射量为每天两针,以便让他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活跃起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进行采集。
在此期间,张国文娃感觉身体有些发酸发胀。“我是学医的,知道这是正常反应。”
据安徽省红十字会捐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汪桂芳介绍,张国文娃的身体状况很好,造血干细胞十分活跃,原定的9针动员剂只注射了8针,就达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指标。
“那是我最紧张的时刻,担心此次捐献不成功。”昨日上午,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设备连接到张国文娃的身体上。看到设备工作正常,红色的血液从体内流出,张国文娃紧张的心情反而平静下来。
昨日13时左右,张国文娃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
周伟文是张国文娃的表姐,也是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卫校校区的学生,二人所学的都是康复专业,目前都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
张国文娃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期间,实习单位为周伟文特批了假期,让她到合肥照顾张国文娃。对于表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和表现,周伟文表示由衷钦佩,“感觉他成熟了很多。”
安徽省下一例实际捐献者仍来自阜阳
汪桂芳告诉记者,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创建于2004年,距今已有14个年头,捐献队伍逐年壮大。
目前,安徽分库的血样数据库存量已达48000多份,张国文娃是全省第141例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也是安徽省今年第2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阜阳市第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汪桂芳向记者透露,今年安徽省第24例造血干细胞实际捐献人员目前已经确定。这位志愿捐献者今年50岁,家住阜阳市。前段时间,他已经与张国文娃一起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了体检,并进行了高分配型。按照原来的计划,这位志愿者应该与张国文娃一起到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采集造血干细胞,但是受捐者所在医院“仓位”不足,治疗延期,捐献工作随之进行了调整。
按照新的计划,下月初,这位志愿者将住进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开始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亲人”
冯远栋是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医生。10月29日,他与同事一起乘坐飞机,从西安来到合肥。
他们此行的任务是带着张国文娃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回到西安。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与捐献者接触。但是,这一次他们要见张国文娃一面,当面表达谢意。
冯远栋给张国文娃带来三件“礼物”,这些“礼物”都是受捐男孩委托他带来的。一件是陕西省的特产皮影,一件是玻璃水杯,另外一件是受捐者手写的感谢信。“如果你愿意,我病愈以后,希望我们能相识并成为亲人。”信中,受捐者的感激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冯远栋告诉记者,受捐男孩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性格开朗,今年三月份被查出患急性白血病,病情十分严重。幸运的是,他在中华骨髓库中找到了急需的造血干细胞。更为幸运的是,这份造血干细胞的主人张国文娃愿意捐献。
冯远栋也有遗憾,与这次的受捐者一起接受治疗、年龄相仿的另一个孩子,直到目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只能在医院中继续等待,“我们的骨髓库血样数据还是太少了,希望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的队伍中。”
现场的医务人员及安徽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关系会变得“十分微妙”。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受双方血型的影响,只要相关数据匹配成功,即可进行捐献移植。移植成功后,受捐者的血型可能会慢慢发生改变,变得与捐献者相同。
昨日18时,冯远栋和同事带着张国文娃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乘坐飞机返回西安。
机翼划破长空,消失在云层,张国文娃的心随之飞到了西安,从此那里有了他的一份牵挂。
颍州晚报记者 曹亚伟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静文通讯员李敬)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经推荐、审核、投票、评议、公示等程序,杜平等10人当选9月份“阜阳好人”...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