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金铭 “今年的中秋夜月啊,依然那么妩媚,依然那么圆那么亮;久久站在颍河的岸边,闻着秋风送来的清香,俯看波光潋滟的流水沐浴着纤尘不染的月光,穿过历史的夜空,向着厚重的远古眺望,那些早已尘封的往事,一件件萦绕在心上……”在刚结束不久的2018年中秋颍上原创诗会上,鲍平创作的现代诗《中秋遐思》,给了许多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爱好写诗的鲍平来说,诗歌虽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但却是生活和工作的动力源泉。在30多年的写作过程中,虽然有艰难,有困惑,但他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从小萌发诗人梦
从上小学起,鲍平就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刚开始是背诵毛泽东诗词,一遍两遍地背,那时的他还不懂什么是诗歌,只是莫名被它的韵律和气势吸引。后来在描摹字帖时,看到了鲁迅诗词,他又对着字帖把鲁迅的诗也一首首背了下来。
真正对诗歌有认知是从初中开始,那时班里有个同学拿了一本《唐诗宋词一百首》,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鲍平便千方百计想着借过来看。“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心里非常渴望,那种兴奋劲儿,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终于,在初一暑假时,鲍平借到了这本书。整个暑假,除去玩乐时间,他几乎全都待在家里手抄这本诗词,抄完了再背,连同每首诗的注释都认真抄了下来。
在背诵诗词的过程中,鲍平也琢(别人如何写诗,但对于写诗的技巧和格式依然没有概念。一次机缘巧合下,隔壁班的江老师知道他爱好诗词,便告诉他写古诗词要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鲍平这才对诗词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初中到高中,鲍平背诵了大量的古典诗词,也经常翻看《诗刊》《词刊》和报纸副刊,看看别人都是如何写诗填词。看的多了,他便开始尝试自己写作。慢慢地,班里的同学都知道他写的诗不错,隔三差五找他写诗。“那时写的诗虽然多,但大多是凭着自己的感觉随兴而作,根本没有理论知识,只要押韵就行。”鲍平说,当时写的诗大多没有保存下来,也没有发表。
上世纪80年代,鲍平创作的诗词第一次发表了。“一杯一杯,醇厚的美酒使人心醉;一滴一滴,晶莹的露珠直入花蕾;折一片夜的落叶,夹入爱的心扉……”这首名为《阅》的诗,是鲍平偶然灵感迸发创作出来的,“当时真的非常高兴,喜爱诗词这么久,一直以来都是看别人的诗,现在别人也能看到我的诗了,感觉自己得到认可了。”鲍平说。写诗需要灵感
鲍平对现代诗感兴趣,但论起热爱,还要数古典诗词。“古诗词对称押韵,讲究平仄,读起来磅礴有气势,对于从小就喜欢写韵文的我来说,这样的文体让我着迷。”如他在《沁园春·延安行》中写道:古道阳关,千里行程,沐雨栉风。望雄奇万丈,云蒸霞蔚;群山叠嶂,万马飞东……
虽然作品众多,但每首诗的创作其实都不容易。对鲍平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写诗时,想不出用哪个词来描述更恰当。“每次想不好时,我就会先停下来,放在那里,等灵感再来时才接着写。”鲍平说,写诗需要一瞬间的灵感和冲动,如果没有灵感,宁愿撂下笔不写,否则出来的作品肯定不能令自己满意。
写作除了要多写、多看,更要多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从对王力《诗词格律》的认知,到龙榆生、沈祖
新闻推荐
“在田间焚烧秸秆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还会对高低压电线产生严重危害……”近日,颍上供电公司党员服务员在南照镇大寺村...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