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邓建设
民国为现在的阜阳市留下了4本志书,按刊印的时间顺序,排在第一的是《(民国)太和县志》,民国14年(1925年)出版;再为《(民国)临泉县志略》民国24年(1935年)出版;第三为《(民国)阜阳县志续编》,民国34年(1945年)出版;最后为《(民国)颍上县志》,2009年出版。
《(民国)颍上县志》实际上在民国33年已经定稿,与《(民国)阜阳县志续编》几乎同时完成,但却由于时局与经费等原因未能刊印,志稿由县红十字会保存。1952年,志稿被人盗出,当废品卖给商贩作包装纸,所幸被此志的主编张星桥先生遇见,将之赎回,惜已有部分损失,后存于县档案馆。1995年出版的《颍上县志》称此志“沟通古今,融合新旧,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深受社会贤达赞许”,可知他们在修志时是借鉴过(民国)《颍上县志》的。2009年,颍上县志办借安徽整理旧志的东风,将这部命悬一线的志书整理出版。由于是后人整理出版,故除张星桥先生外,当时参与修志的人均未能留下姓名。而且,体例上也留下了很大的遗憾——此志无序亦无跋。
“张星桥(1886—1953年),字汉秋,颍上县城关镇人。自幼读私塾,聪颖好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应童子试,进为县学生员,时年18岁。宣统元年(1909年),入安徽省高等学堂,毕业后,任颍上第一高等小学教员。民国5年(1916年),任颍上劝学所视学。民国20年(1931年),任颍上县教育局局长。当时颍上党派林立,教育界亦陷入漩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他洁身自爱,主动引退,设馆教书,后又在家创办四维学社。民国22年(1933年)夏被聘为《颍上县志》总纂、安徽通志馆颍上采访员。张星桥先生“一生从事教育,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淮上私立中学、阜阳县中、成达中学、省立九临中、颍上县中等学校语文教师。抗战胜利后,任凤阳师范教员。新中国成立后,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聘为文史馆馆员。著有《融通山房诗文集》、《燕国遗珠》等(未版)。”(1995年版《颍上县志》)
比较于民国时期阜阳的其他几部志书,《(民国)颍上县志》贡献独到之处有三:一是其对县内较大家族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对其何时自何处迁来,现聚居于何地,有无族谱,宗祠所在地,有多少公产等皆列表录入,对后人作家族研究、谱牒研究、移民研究当是很有价值的资料。如颍上县东李家湖区域、县西黄沟流域的李氏,是明代弘治二年由山东枣林冈迁来,时有2000余户,清代修过家谱,宗祠在黄沟大桥西,有200余亩公产;颍上县城内、新庙集、韩家渡、吴家渡、画村的王氏,是明初由江西安福县迁来,时有400余户,民国14年续修过家谱,宗祠在县城内西街,有公产400余亩……而且这一项内容是阜阳其他几部民国时期的志书中所没有的。在笔者的视线范围之内,也未见阜阳的其他旧志有过类似的记录。二是在人民生活方面记录较详,衣饰、饮食、居处、用具,一一陈述,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再至民国中后期,分段记录;从样式演变,材质替换,制作改良,以至色彩流行,不厌笔墨……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三是在商贸流通方面用墨颇多,每一集市距县城里数,住户及人口,商店数量,输出商品,购入商品,年贸易量等都作了具体统计,还附记了运输方式,区位优势。如沿颍河(今称沙颍河)的市镇留陵集(即今属颍东区的口孜镇),距县城陆路60里,水路80里,有居民650户、3426人,有店铺124家,主要输出小麦、黄豆、豌豆、大蒜、牛、羊、猪、牛皮、羊皮、猪鬃、粉丝等货物,主要输入纸、糖、香烟、煤油等商品,民国27年前后每年贸易额约40万元,以水路运输为主……比较于明清志书的偏重于地理、建置、人物、艺文,对商贸只一笔带过,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四是志中“舆地”部分关于县境内地势、土脉及土质的记述,均是前志不见有载的全新内容,而且记录具体、细致,编修者自己亦认为“土地质量,只约略计之,固欠精确,然大致不差。”可见其对自己所做调查研究工作质量的自信。
本志稿本在保存过程中有损失,有些东西不能肯定是否有意为之,如旧志皆有的“节妇、烈女”,在此志中未见。如系修志之初就摈弃、拒绝了这种打着“贞烈”旗号,实为鼓励牺牲、教唆死亡的封建糟粕,应看作是修志者思想进步、观念更新的表现。
张星桥先生是颍上本地人,生长浸淫于本地习俗之中,所以此志对颍上风俗习惯的记述尤其翔实。
颍上县志办在整理出版《(民国)颍上县志》时,将张星桥先生民国37年所记日记附载于后,这是一段难得的民国末期的生动史料,对此志是极好的补充。如果把它作为一张全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国民党政权末期的极度腐败和黑暗,看到当时人民生活的凄惨、社会治安的混乱,也可以看到张星桥先生——一个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贪官污吏的痛恨。此摘两段以(读者:“四月六日(二月二十七日),晴。吾邑贪污之风开自县长韦勉之。韦于三十三年春到任。是年夏,乡镇变更,韦即大批贿卖乡镇长。(韦贿卖乡镇长,而乡镇长即贿卖保长)嗣是贿卖学校之长,无所不卖矣”;“七月五日(五月二十九日),晴。阜阳有吴姓者,避难于颍上西乡马显臣家,携有自卫枪,为前联防区主任某所知,藉清查户口为名,诬吴姓为匪。吴姓答言系自卫枪。某主任以吴无枪照,强断其为匪,结果以枪赠之了事。”
新闻推荐
从小被父母抛弃法院判给他一个“家”颍上男孩孤苦伶仃 法院判决由当地福利院作为其监护人
颍上男孩孤苦伶仃 法院判决由当地福利院作为其监护人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