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阜阳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就业岗位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在家乡就业。图为工人在颍东区口孜镇扶贫车间加工服装。本报记者 穆可亮 摄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王东方 王子娟 张震
近年来,随着阜阳市“接您回家”活动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在家乡创业就业,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实现了人生新梦想。
做景观灯助力脱贫又环保
在颍州区M双创基地,阜阳市景态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魏道连向前来考察的客商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太阳能景观灯。“我们这种灯通过太阳能板白天采集的电能,不仅满足夜间照明需要,还能通过负离子发生器转换,释放负氧离子,改善空气质量。”魏道连告诉记者,之前他一直在上海发展,去年初返乡探亲时发现,阜阳市出台了不少鼓励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他自己也一直想为家乡发展贡献一点力量。2017年4月底,机会来了。得知老家颍上县杨湖镇魏台村扶贫车间建成,他便和村里签订了协议,招聘周边20多名贫困户在厂里打包或安装负离子灯。
负责打包的贫困户胡光年因为没有技术,过去一直在家守着几亩田,加上媳妇身体不好,家里十分贫困。“干这活不需要太多技术,只要细心就能做好。”胡光年告诉记者,从去年4月份进厂到现在,他已经领了近2万元工资。
“过罢年,我们这个太阳能景观灯的性能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届时,我们将扩大规模,预计能带动百余人就业,年生产50万套,销售额将达到3000万元。”魏道连说。
办工厂带动就业促增收
隆冬时节,在临泉县杨小街镇家乡味芥菜加工车间,3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地削皮、切菜、腌制。
“去年底,我们建设的地下冷藏库可储存6000万吨芥菜,能保证我们一年四季的生产需要。”家乡味负责人杨磊告诉记者,之前他一直从事物流运输。2014年底,他得知家乡临泉县出台扶持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在选择项目时,他认为芥菜虽然是临泉的五宝之一,但一直没有人把这个深加工项目做大做强。于是,他去泡菜之城四川眉山取经——学习腌制技术和包装方法,研发芥菜新产品。
经过两年多发展,家乡味已成为临泉县最大的芥菜加工企业,不仅日加工芥菜丝上万斤,而且带动周边近百人在厂里就业;同时,还动员周边乡镇30多户村民种植了1000多亩芥菜。
“以前我一直种植传统作物,去年午收后试种了1.5亩的芥菜,挣了2000块钱,比种玉米划算多了。”宋集镇明桥村村民明文超告诉记者,今年秋季他准备把家里的3亩多地全种上芥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杨磊立即将之前流转的土地租赁期又延长了10年。下一步,他打算实施“万亩芥菜种植计划”,不仅扩大农场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还力争推动临泉芥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开超市乡村市场潜力大
1月18日,阜南县王店孜乡老乡政府院内的乐享优鲜超市开业。看着收银台前排起的长龙,超市负责人万旭升松了一口气。“2016年之前,我和朋友在外地建立了一个外卖平台,后来经营不善,倒闭了。”万旭升告诉记者,由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项目,他就想回家修整一段时间。因为临近年关,正巧赶上市里开展“接您回家”活动。他发现不少村民抱怨乡镇超市的商品种类少,有钱买不到好东西,万旭升便从中捕捉到商机。他走访市场发现,现在的农村人不是不舍得买、也不是没钱买,而是乡镇缺乏大型超市。经过考察,他流转了1000亩耕地,建立了农场,组建了自己的生鲜物流团队。“建农场,主要目的是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安全;成立自己的物流团队,一方面是为了获取新鲜的货源,一方面是开拓农村超市市场。”经过一年筹备,万旭升借鉴大城市商超标准建立了超市,并设置了服装区、电玩区等。“第一天开业,就实现销售额20万元、人均50元一单,足以证明农村消费市场巨大。”万旭升说,为了满足超市对蔬菜的需求,下一步,他将以王店孜乡刘郢村为基地,按照农户+合作社的方式,带动散户一年四季种植蔬菜,帮助菜农解决销售难题,带动群众增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童话宣)笔者日前从颍上县获悉,近两年,该县统筹发改、经信、水务、住建等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强化资金投入,建立了部门协作的节水管理机制,全力推进节水工作,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得...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