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雪洁 通讯员 武万勇/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轰轰作响的20台全自动织袜机不停运转,3名操作女工往返于机器之间,不时查看织机上的棉线是否备齐、并麻利地取出织好的棉袜,转入下一道工序。与生产车间相邻的是定型包装车间,这里的工人明显增加很多,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忙碌着。日前,记者在阿凡提袜业扶贫车间采访了解到,尽管这座位于颍上县西三十铺镇洪单村的工厂一个多月前才投产,但已有60多名工人在这里工作,生产运营逐步走上正轨的同时,也为当地留守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照顾家人更方便
加工整理好的棉袜被装箱送到了棉袜定型区,工人杨铄站在棉袜定型区工作台前忙碌着,他将棉袜套在定型铁片上,一组20个,他两分钟就能装好一组。
“我不仅做棉袜定型,其他区域如果需要我,我也会去做。”杨铄告诉记者,他在扶贫车间已经工作一个多月了,月收入2000多元。
今年23岁的杨铄虽然年轻,但此前外出务工也有6个年头。因为从小失去双亲,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大,加上家庭条件不好,他很早就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辗转去过苏州、上海、常州等地的工厂,一直在外漂泊,直到去年爷爷生病,需要人照顾,他才回家待了一年。
“本来,我打算今年过完年还要出去打工,听说村里有这样一个扶贫车间加工点,就过来试试,发现这里待遇和工作环境还不错,就留在这儿干了。”杨铄告诉记者,他经过一个月的培训,现在可以做厂里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一方面收入不少,另一方面还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既然在家门口工厂干得不错,过了年就不打算外出了,就在这里好好干,学更多的技术,挣更多的钱。”
老人不闲有活干
在杨铄身旁,一位老太太也在不停地装袜定型,尽管速度不快,但每只袜子都准确定位在指定的位置,质量很高。
“你别看这活儿简单,这袜子的踩脚处可得对准了,要不出来的形状不好看。”老太太今年64岁,名叫韩宝芳,也是洪单村村民,自去年11月扶贫车间投产后,她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干活。
“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来干点儿活,还可以挣点零花钱。”韩宝芳告诉记者,之前她一直在家闲着。家里还有几亩地,农忙时还得种庄稼;如今年纪大了,就把土地流转出去,一年地租收入有3000多元。
韩宝芳的两个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平时很少回来,老伴的身体也不大好,老两口就一直在家闲着。村里建了扶贫车间后,她觉得自己还能干点儿活,一来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二来也能挣钱补贴家用。
“我老伴儿身体不太好,不能工作。我现在还可以干活,在这里一天能挣三四十块钱,挺好的。”韩宝芳告诉记者,她想趁着自己还能干活,多挣点钱,减轻子女负担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一些。
村民更愿就近就业
记者在阿凡提袜业扶贫车间采访时,巧遇几位前来找工作的辛集村村民。他们听说这里的扶贫车间需要招收工人,就来这里实地考察一番。
“今天,我们来这儿看看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怎么样,技术好不好学,希望能就近找一份工作。”前来找工作的辛集村村民王殿美说,听说这里有工厂,他们就特地前来参观一下。
“这台机器怎么操作?”“得学多长时间?”……一连串的问题抛出后,阿凡提袜业扶贫车间负责人马孝飞一一作出解答:“技术工需要培训才能上岗,月工资3000元以上;后期的定型、缝头区的工作岗位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作时间比较灵活。”
王殿美对此比较满意。“回去问问俺家那口子,要是可以的话,俺明天就来上班。”王殿美告诉记者,她家里还有3个正在上学的孙子需要照顾,需要跟家人商量好工作时间,才能来这里上班。
阿凡提袜业负责人马孝飞告诉记者,自工厂投产以来,附近的村民经常来这里参观,不少人参观后就来厂里上班了。“看来,大家都愿意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一方面,我们工厂可以助力当地的脱贫工作,带动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对企业、村民和当地政府来说,这是三方共赢的好事。”马孝飞表示,目前扶贫车间吸纳了60多人就业,每人每天工资收入在30至110元之间,每个贫困户每月可增收1000元以上,帮助贫困户解决了脱贫问题,也促进了当地村民就近就业。
新闻推荐
1月1日,正值元旦假期,“玩转颍上夜游老街”活动启动仪式在颍上县管仲老街举行,吸引阜阳及周边游客前往参观游玩。管仲老街是颍上县重点支持建设的以明清时期皖北合院民居和商业街建筑为隐形骨架,以管...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