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晓林 实习生 万琳
短短一年间,坟台唢呐、颍上琴书、金裕皖酒酿造技艺等8个非遗项目,从第四批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行列中,升级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加快了阜阳市非遗项目保护步伐,进一步巩固了非遗项目活态传承成果。
8个市非遗项目晋升省级
作为新入选省级非遗项目的坟台唢呐,有着600多年历史,尤其以太和县坟台镇闻名。“坟台镇王大庄的几十户人家,大部分人从事唢呐演艺事业,民间骨干艺人有400多人。”今年被认定为太和坟台唢呐代表性传承人的王飞龙介绍说,这几年王大庄的唢呐演艺班很活跃,各类演出活动接连不断。
口鼻同奏、一口双笛……唢呐在坟台镇民间艺人手中,演绎成一个个绝活表演。经过多年发展,坟台农民“吹着唢呐奔小康”,把唢呐打造成当地的支柱性文化产业,从事唢呐演奏的艺人年收入超过10万元。“现在,坟台唢呐晋升为省级非遗项目,我们将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发展唢呐文化产业,让坟台唢呐吹响全国。”王飞龙说。
日前,安徽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坟台唢呐和其他7个阜阳市级非遗项目入选,其中包括新入选项目:坟台唢呐、红灯舞、皖北曲剧、颍上琴书、太和武当太极拳、金裕皖酒酿造技艺、颍州枕头馍制作技艺,扩展项目是葫芦烙画。
“这次入选省级非遗项目的内容,涉及类别丰富,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技艺等,说明阜阳市的非遗项目多种多样。”阜阳市非遗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数据还会随着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挖掘不断增加。
构建保护体系让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近年来,阜阳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完善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开展一系列非遗项目发掘、保护与传承工作,非遗活态传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阜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非遗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健全名录。记者从市非遗保护中心获悉,截至目前,阜阳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个,省级非遗项目28个,市级非遗项目35个。
不过,这些非遗项目面临一个共同的课题——如何让非遗“活”起来、活下去、火起来。记者从市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近年来,阜阳市陆续建成一批非遗传习所和基地,命名了一大批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数字化采集工作,积极推动阜阳剪纸、太和清音等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开展一系列非遗展演活动,让更多群众了解阜阳非遗项目的魅力。
“非遗传承最理想的模式是活态传承。”阜阳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程兴红认为,传习基地、校园、社区等场所,让非遗项目有了传承的载体;培养非遗学习者、传承人,让非遗项目扩充了传承队伍。
立足于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今年阜阳市又有30人入选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填补了个别项目无市级传承人的空白,进一步推动了省级传承人的产生认定工作。记者从市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阜阳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人、省级传承人40人、市级传承人101人。
从非遗项目抢救挖掘到培养传承发展,近年来,阜阳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阜阳市逐步建立完善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非遗活态传承成果。”市非遗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说,随着阜阳市非遗项目得到系统化保护、产业化发展,“造血式”活态传承的模式,将更加有效地推动阜阳市非遗项目薪火相传。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任秉文通讯员王鹏“电动四轮车请不要上路行驶。”近日,不少市民朋友发现,在阜城颍州路、清河路等路段,有交警、城管、交通运输等部门执法人员上路,对驶入相关路段的电动四轮车予以劝返,并宣传...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