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知君喜和悲一曲化清流

来源:阜阳日报 2017-10-09 14:13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探访颍上县六十铺镇青年吹唱团民间艺人

六十铺镇青年吹唱团负责人李志侠和丈夫为当地群众表演琴书《棒打新娘》。

本报记者 王雪洁 通讯员 武万勇/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在阜阳农村,遇到搬新居、红白喜事时,不少农民朋友喜欢请响班、歌舞团或腰鼓队前来助兴捧场,或分享喜悦,或化解悲伤。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甚至会请上几个演出队,轮流为亲友奉上精彩文艺节目。颍上县六十铺镇的青年吹唱团就是这样一支演出队伍,谁家有了红白喜事,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走街串巷忙演出

“今天唱的啥?”“《棒打新娘》,就是讲新娘子不嫁了,要退彩礼的故事。”

日前,记者来到颍上县六十铺镇文化广场时,这里正在上演一出《棒打新娘》琴书,附近的村民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着看着,不时小声议论着曲子的内容。

在文化广场一角,青年吹唱团的演员——身穿黑色旗袍、头扎麻花辫子的李志侠站在扬琴后面,一手持琴棍,一手拿快板,用手中的乐器演奏出节奏轻快的乐曲,并同时唱出曲子。坐在一旁的是她的丈夫鲁家庭,他熟练地拉着二弦,配合着妻子演出。

一曲结束,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今天到文化广场演出,时间有限,一般表演的都是选段。”演出完的李志侠没有换演出服,而是匆忙收拾起演出物品,准备赶往下一个演出地点。

“俺们在隔壁村接了一个白事的演出活儿,其他人正在那边演出呢,俺也要赶过去。”52岁的李志侠告诉记者,这样一个白事演出一般需要两天时间。这次演出之后,他们还接了两个到阜南参加喜宴演出的活儿,事先要做些准备。这一个星期就有两三场演出,时间紧迫得很。

李志侠告诉记者,在农村,红白喜事、新店开业、盖房挖地基这样的事,事主一般都会请演出队来表演,这也是农村多年来的文化传统了,似乎谁家有事儿不请个响儿(演出队),就会被别人说闲话。“不管是红事、白事,我们都能根据不同的情况、主人家的要求,选择性地唱些合适的曲儿。”李志侠说,喜事的吹拉弹唱一般都会选择轻快的曲子,活跃喜庆的气氛;而丧事就要唱悲调,有时还要帮哭。

丰富曲目求发展

开着演出车,身穿靓丽服装,每场演出收入一般不少于2000元,一年下来能收入十多万元。这些表面上的风光,让不少村民羡慕,但农村艺人背后的艰辛鲜为人知。

“就拿俺们今天要去的那个白事演出来说,从早上8点就开始吹响了,一直到中午、下午和晚上,我还要唱两三个小时的琴书,一直到夜里12点,第二天一大早老人出殡,我们也要跟着吹曲儿。”李志侠告诉记者,现在是秋天,天气算是舒适的;如果接到酷暑或严寒天气演出的活儿,他们就得忍受这些困难,再冷再热也要完成演出任务。

除了演出辛苦外,演出后的曲目准备,是李志侠一直在意的事。“说实话,以前俺们这边的演出大多是咱们本地人做,曲子也都是当地特色的琴书、坠子、大鼓书之类的。现在,农村人外出打工的多了,见了世面,家家户户也都有电视,艺术欣赏水平也提高了,他们想看更多更新的节目;而且,还有好多外地来的演出队,他们带来了新的曲子、新的表演形式,对我们本地的演出队造成了一些压力,竞争还是不小的。”李志侠说,平时不忙的时候。她和丈夫鲁家庭总想着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琢(着如何创新曲目和表演形式,以迎合当下农村居民对文化演出的多样化需求。

“像这个《反邪教》、《谭湘哭瓜》节目,都是这两年新创作的,受到很多观众的好评。”李志侠说,为了让演艺团得到更好发展、增强演出吸引力,她的儿女们外出学习了多种演出技艺,从东北二人转到临泉杂技,再到舞蹈表演、流行歌曲,演艺队成员都是个个身怀绝技,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客人。

文化传承遇难题

记者采访发现,李志侠的青年吹唱团的主要工作人员都是她的家人、儿女,几乎没有外人参加。“不是不想招外人,而是其他人受不了这份苦;而且,还有些人学会之后,就把师傅给抛弃了。”李志侠说,大部分的乡村演艺团都是家族式的,很少有外人加入。

作为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志侠一直关心文化传承问题,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学习琴书;但事实上,现在农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少有人愿意从小吃苦学艺了。

“作为文化传承人,我希望能有人学习琴书;但作为母亲,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这份苦。”李志侠告诉记者,她从小学艺的原因在于,她父亲就是唱坠子的艺人,幼时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去唱戏,有时候还吃不上一顿饱饭,18岁那年她在颍东口孜镇第一次登台演出,一唱就唱到现在。

文化传承难在乡村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普遍问题。同为琴书艺人的张文理、庄兰荣夫妻俩也对此感到困惑。“现在为了生活,都让孩子们学些其他的表演形式,反而俺们自己一直传承的曲子没人学了。”张文理告诉记者,他曾经教过一个徒弟,前两年还能坚持学,后来觉得太辛苦又没钱赚,就不再愿意学习了。

“我们也在考虑,能否跟学校合作,选拔一些喜爱传统文化演出的孩子,让他们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六十铺镇文化站站长蔡军表示,在保护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当地党委政府一直在努力。

新闻推荐

颍上供电公司全力做好“十九大”期间保电工作

为做好“十九大”保电工作,颍上县供电公司把“十九大”保电工作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集公司全体干部员工之力,抓好保电各项工作,以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态势,迎接党的“十九大”胜...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知君喜和悲一曲化清流)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