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尚原野
走进颍上县八里河镇王新庄村,通村水泥路宽阔平坦,道路旁绿树成荫,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庭院门口花草摇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整个村庄显得清幽明快。然而,谁能想象几年前,王新庄村还是一个落后闭塞的村庄。
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道路交通设施较为简陋,长期以来,王新庄村似乎被遗忘在两镇交界处,村容村貌脏乱差,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为改变现状,近年来,王新庄村党总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基层党建为抓手,通过对照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找准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攻坚突出问题,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改变,从整治村庄环境开始。“通过进村入户宣传,全村6600余名村民对于环境整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主动配合,参与整治。”王新庄村党总支书记许家梅告诉记者,环境整治中,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共同参与,清理道路沿线、房前屋后建筑垃圾1800余车,种植桂花、石楠、栾树等景观苗木5000余株,修建道路21条10.5公里,沿路增设文化墙38处,涂白房屋9.7万平方米,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不仅是村容村貌,变化的还有村民们日渐鼓起来的钱袋子。“村庄发展,富民是核心。”许家梅说,结合扶贫工作,村党总支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以脱贫抓党建、以党建促脱贫,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15亩低洼地饲养1100只白鹅,一年获利12万,这对于王新庄村顾墩自然村的贫困户张希鸿来说,曾经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却变成了现实。“老伴患脑血管动脉瘤,看病花了40多万,要不是村里支持我养鹅,欠的债可能一辈子都还不清。”张希鸿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他在王新庄村“两委”的帮助下购买了1000余只皖西白鹅。村里低洼地多,八里河畔的小河湾有着广阔的水面,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养殖皖西白鹅,当年就挣了10万元。
今年春天,村里兑现了5000元养殖补贴,张希鸿很快把养殖面积从之前的不足10亩扩大到现在的15亩。目前,养殖的鹅苗已长到13斤左右,六安一家皖西白鹅养殖场即将到这里挑选种鹅,单只价格在200元以上,王希鸿初步算了算,今年纯收入将达12万元左右。“按照这个势头发展,预计明年就能还清债务,实现脱贫。”
王新庄村低洼地养鹅、稻田养鸭总面积已达500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不仅如此,当地还通过兑现规模养殖、规模种植多项补贴,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一手抓环境整治,一手抓脱贫攻坚,村庄变得越来越美、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群众的获得感及对党组织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八里河镇党委副书记王文新表示,下一步,将把王新庄村党总支在推进环境整治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在全镇推广,引导其他行政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为这两项中心工作在全镇深入持续开展创造条件。
新闻推荐
安徽警方取证千家网店,破获系列敲诈勒索案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